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媽祖

北港媽祖得到龍穴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康熙33年(1694)福建省莆田縣湄洲嶼臨濟宗34世,湄洲朝天閣樹壁和尚奉請一尊高不及盈尺軟身湄洲媽祖於笨港登陸,來到現今朝天宮處。這裡有一口井,樹壁和尚將媽祖捧放水井口緣上一看井水清澈很淺手裡拿著井旁水桶彎下身體往井口搯水起來,樹壁和尚洗個手臉略事休息,休息完後想打算再捧起媽祖繼續南走。樹壁心想高不及一尺媽祖,怎可能那麼重,再試試看,還是捧不起來,怎奈媽祖很重,無法捧起。

大火燒拜亭媽祖講沒情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在郊行聚居之仁和街南端,靠近媽祖廟有一郊商「合茂號」,在光緒20年農曆9月30日來了一位五十多歲中老年人的福建泉州商人。由於彼此生意有往來,這位泉州商人每年皆會定期搭船來北港收帳。這天這位商人依往常接受主人招待並借宿於合茂號家中。不知是旅途勞累或舊疾復發,當晚突然暴斃於合茂號。合茂號主人於隔天10月1日早上報官相驗,並緊急連絡其家人,又為其入殮,並於當天下午隨即出殯。

水林順天宮化草為木彩繪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這件化草為木是洪平順畫師在2013年前後再為水林順天宮重新彩繪時的新作。典故內容是媽祖還沒成神之前的小故事。

故事是這樣說的:聖母出生時滿室異香,父母欣喜非常,如掌上明珠疼愛,聖母出世之後,也不啼不哭,產婆根據經驗,出生不哭的小孩養不活,在她小小的屁股上輕拍幾下,也只討到咦啊兩聲,滿月時父親替她取名,就以她出生的異樣,靜默,取了單名為默,奶母和家僮有主從關係,就稱默娘。

牛車路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牛車路,位於現今的益安路一帶。過往牛車使用頻率頻繁,在交通運輸尚未發達之前,牛車便是主要的交通工具。特別是在人潮熙來嚮往、觀光客絡繹不絕的北港,牛車的功用更屬多元。現今的北港藝閣,大多以汽車改裝之,但在過往,除了人力、板車裝閣之外,牛車也是主要的載具之一。除此之外,北港地區亦留有一句俗諺語:「坐牛車要娶某,娶來北港拜媽祖」代表用於終身大事的婚慶上,牛車也是要角。

德義堂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早期農業社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娛樂節目少,對於傳統藝文活動,一有農閒大家就想學習,文人都參與南管曲樂,年輕人都參加武館,練武強身又可自衛,有些年青人、中年人則參加戲曲,那時社會競爭及壓力小,家長也不反對子女參與當地文武陣頭,甚至於還鼓勵支持子女參加社團活動。

雷雨止鬥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咸豐2年(1852)農曆3月23日,媽祖誕辰,台南府城依舊俗提早迎北港媽祖來郡城大天后宮供奉,並和郡城各寺廟神輿巡歷城市內外,當時焚香迎送信徒常拖邐一、二里,有萬人之多。

孫兒復活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明治42年(1909),高雄鳳山有一位胡老太太,是北港媽祖虔誠的信徒,照往例在媽祖誕辰前,徒步走三天二夜到北港,向媽祖祝壽祈福。其有一位三歲孫兒,常跟他生活在一起。有次老太太依例前往北港時,因孫兒知道阿媽將前往北港丟下他在家與父母生活,吵著要跟阿媽去進香,胡老太太扭不過孫兒,只好帶他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