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陳明洲

陳明洲木雕野豬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照片中的木雕是文化資產保存者陳明洲為了北港工藝坊在2019年生肖豬年的策展所特別雕刻的。雲林北港工藝坊自3年前為了配合北港燈會,會在春節期間以該年度生肖為主題邀請工藝師創作,並在北港工藝坊展出來迎春賀年。不過這座野豬深得陳明洲的喜愛,目前藏於神山堂,照片也是在神山堂於2020年9月5日所拍攝。

粧佛用具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這張照片攝於神山堂街角藝術館,時間是在2020年9月5日,牆上掛著的刀具是北港人稱為「洲師」的粧佛工藝師陳明洲粧佛的工具。陳明洲在15歲時隻身到萬華拜福州派藝師陳盛誥及陳雲為師,學習木雕粧佛,2013年榮獲雲林縣傳統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類「妝佛」保存者,2015年獲台中市「第九屆大墩工藝師」。

粧佛開斧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曾獲雲林縣傳統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類「妝佛」保存者以及「大墩工藝師」頭銜的陳明洲特別重視粧佛程序中的「開斧」。開斧是雕刻神佛像重要的科儀之一,有人認為,為了雕刻神佛像所選擇的木頭往往都是百千年以上,所以木頭上面寄宿著神靈,因此要恭拜神靈,淨化神斧,並且畫符貼於預備雕刻之神木上,上香請神開斧,才能進行雕刻,以求雕刻順遂。

陳明洲粧佛技藝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神像雕刻,不僅是台灣民間流傳時間最長、生命延續最久的一項古老傳統手藝,同時也是保存較為完整的一項民間藝術。北港朝天宮香火鼎盛,造就神像雕刻行業格外蓬勃興盛,其中,陳明洲師傅為北港地區粧佛工藝的翹首之一,其師承台北福州派的陳盛誥師傅,16歲拜師,19歲出師,30餘年來創作不輟。

陳明洲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陳明洲,雲林北港人,從事粧佛雕作行業近40年。自幼即對繪畫有極大興趣,在幫忙家裡務農之餘皆會到處畫畫,也常利用燒火的樹枝來雕刻布袋戲偶自娛。

陳明洲作品-漆線龍袍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漆線緣由,起於300多年前,明末清初之時期。當時閩南的民間宗教十分興盛,由此產生了一種漆線彩繪神像的民間工藝,主要以漆線黏貼纏繞在神像衣折上,形成突出的紋飾後,再貼上金箔,加以彩繪,整座神像呈現精緻華麗的衣妝,更顯得高貴與威儀。因主要用漆線來裝飾佛像,因此也被稱為漆線粧佛。漆線因而成為閩南的一種特殊工藝,也是泉州派神像雕刻一大特色。

陳明洲作品-詹府仙師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安溪開先縣令詹敦仁,偉功於國,偉功於民,宋咸淳八年被敕封為靖惠侯,其子詹琲敕封為靖貞侯,史稱「父子封侯」。安溪先民感念其恩,不僅立生祠紀念,而且隨安溪先民(不同姓氏)的遷徙海內外,如今世界各地分爐有幾十座,信士逾千萬人。因詹敦仁為安溪詹氏始祖,詹琲為安溪詹氏二世祖,因此安溪詹氏又尊稱為「靖惠祖侯」,「靖貞祖侯」,或者尊稱詹敦仁為「詹侯千歲」、「詹府王爺」等,尊稱詹琲為「詹彌佛祖」。

陳明洲作品-媽祖將軍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現今民間奉祀媽祖的廟宇裡,在媽祖的左右兩邊常有兩位侍神,一位綠面綠衣,右手持叉、左手舉及額前做遠視狀;一位紅面紅衣,右手持方天畫戟,側耳作聽音狀,通常稱這兩位侍神為「千里眼」、「順風耳」。關於千里眼與順風耳的傳說甚多,其中流傳最廣的故事是:千里眼順風耳原本是妖精,在桃花山上為非作歹,無惡不作,後來與媽祖鬥法失敗降服,最後被媽祖收服,甘願降為媽祖的男僕,充當助手和護衛。

陳明洲作品-羅天子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閻羅王,又有羅天子之稱。閻羅王源自印度教神祇閻魔羅闍,是屬於地獄的主宰,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華人尊稱其為閻魔羅闍大王,簡稱閻羅王、閻王、閻君等。閻羅王信仰傳入漢字文化圈,成為中國、臺灣、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的民俗信仰對象之一。佛教認為,人死後,神識到達地獄受苦,源自於自身的惡業,並非由閻羅王判決所致,閻羅王只負責教誡已經下了地獄的眾生,以及令地獄的鬼卒加以懲罰。

陳明洲作品-坐岩觀音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觀音的美,是帶有聖潔、慈愛、親和的美。有著高雅的氣質,嫻靜的風度,妙曼的身材,雍容的氣派,更有慈祥秀美的面容。觀音的形象高雅聖潔,美麗慈祥,素有“東方維納斯”的美譽。按照佛教經文的描述,觀音的臉型“面如滿月”,雙頤應圓潤,鼻樑可隆起,雙眉舒展,鳳目微垂,櫻唇欲啟,混凝圓融,大度雍容,似在神思妙凝。整個臉龐在俊雅中蘊含端莊,婉約中折射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