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雲林文獻

雲林文獻 第四十八輯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雲林文獻」收錄雲林縣的文化資產、史地沿革、民俗信仰、產業發展、文學意識、傳統藝術等各種地方史料,提供撰寫鄉土教材等價值,並逐漸形塑出本縣縣民的「雲林意識」。自第四十五輯起,公開徵稿審查,讓文獻資料更加豐富多元。

雲林文獻 第四十七輯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雲林文獻」收錄雲林縣的文化資產、史地沿革、民俗信仰、產業發展、文學意識、傳統藝術等各種地方史料,提供撰寫鄉土教材等價值,並逐漸形塑出本縣縣民的「雲林意識」。自第四十五輯起,公開徵稿審查,讓文獻資料更加豐富多元。

雲林文獻 第四十六輯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雲林文獻」收錄雲林縣的文化資產、史地沿革、民俗信仰、產業發展、文學意識、傳統藝術等各種地方史料,提供撰寫鄉土教材等價值,並逐漸形塑出本縣縣民的「雲林意識」。自第四十五輯起,公開徵稿審查,讓文獻資料更加豐富多元。

雲林文獻 第四十五輯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雲林文獻」收錄雲林縣的文化資產、史地沿革、民俗信仰、產業發展、文學意識、傳統藝術等各種地方史料,提供撰寫鄉土教材等價值,並逐漸形塑出本縣縣民的「雲林意識」。自第四十五輯起,公開徵稿審查,讓文獻資料更加豐富多元。

陳元亨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陳元亨生於光緒2年(1876),卒於昭和15年(1940),在甲午戰後,台灣割讓給日本時,陳元亨已是青年之身,作為一個知識份子,卻必須忍受自此將長期生活在異族日本的殖民高壓統治下,無法將自己所學傳授給人民,使他將滿腔怒火與無助心情,還有對傳統文化的關切等情緒,寫在紙上成為創作,成為流傳後世的儒學詩。 陳元亨舊居彰化永靖,先與興賢吟社相近,後又遷居莿桐加入菼社。

李萬居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李萬居,雲林縣口湖鄉梧北村人,字孟南,別號魯莽書生,生於1901年,卒於1966年。李萬居幼時因父親病逝,因而在家中幫忙生計。14歲時,受堂兄李西端的勸說,到堂兄開設之私塾苦讀,也在書齋教授漢文。之後則到台中烏日糖廠工作,積極參加台灣文化協會的活動,這時的他政治思想逐漸成熟。不過此時李萬居的母親因無法承受苛稅懸樑自盡,堂弟腦膜炎病逝,在這些打擊之下,他決定前往中國上海求學。

雲林海岸平原變遷相關文獻的整理與分析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雲林海岸平原變遷相關文獻的整理與分析>為李春景所寫,收錄於「雲林文獻 第五十三輯」。雲林海岸平原屬濁水溪平原南岸扇尾地區,除灌溉水源不足,更受東北季風影響,嚴重影響居民與農作物。因此本文作者以雲林海岸變遷為主題,整理與分析海岸線的變遷,以探討海岸經營管理及災害防治。

北港飛龍團九龍錫爐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九龍錫爐為日治初期的明治末(約1910年)到昭和初(1926年-1930年)這段期間,北港飛龍團作為當地廟會活動主要陣頭之一,在北港所屬的雲嘉南地區所訂製的儀禮器物之一。九龍錫爐於日治初期北港合泰錫鋪所製作。因飛龍團以舞龍為主要的演出形式,故選擇龍做為香爐的母題。

北港飛龍團繡製龍皮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繡製龍皮為北港飛龍團所持有之重要文物。北港飛龍團成立於明治42年(1909),而繡製龍皮則是製作於昭和元年(1926),由嘉義繡莊與台南繡庄共同完成。當時龍皮多是印染或彩繪,手工繡製龍皮極為罕見,此為目前台灣現存僅有的以刺繡製作的舞龍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