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斗六真一寺法雨宏施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斗六真一寺法雨宏施匾額

斗六「真一堂」主祀觀世音菩薩,募建於同治13年(1874),先後成為齋教龍華派、先天派所屬之齋堂(在家佛教),俗稱「斗六菜堂」。昭和11年(1936),自斗六街圓環遷建到現址,並留下「轉移真一堂獻納者御芳名紀念碑」。戰後,齋堂逐漸式微,中國佛教會僧侶趁勢介入,收編、整併為佛教寺院,變成現在的「真一寺」。

今真一寺後殿大雄寶殿仍掛有明治己酉年(1909)由署名斗山信徒所獻的「法雨宏施」古匾。「斗山」是文人作家對斗六的雅稱。大正10年(1921),前清秀才黃紹謨號召創立的舊詩社「斗山吟社」便是沿用此一地名。真一寺內所懸掛的「法雨宏施」匾額,主要描述的是身坐蓮台,手持甘露瓶,以楊枝淨水遍灑三千大千世界,心懷慈悲,普渡眾生的觀世音菩薩形象。

摘要
<p>斗六「真一堂」主祀觀世音菩薩,募建於同治13年(1874),先後成為齋教龍華派、先天派所屬之齋堂(在家佛教),俗稱「斗六菜堂」。昭和11年(1936),自斗六街圓環遷建到現址,並留下「轉移真一堂獻納者御芳名紀念碑」。戰後,齋堂逐漸式微,中國佛教會僧侶趁勢介入,收編、整併為佛教寺院,變成現在的「真一寺」。</p><p>今真一寺後殿大雄寶殿仍掛有明治己酉年(1909)由署名斗山信徒所獻的「法雨宏施」古匾。「斗山」是文人作家對斗六的雅稱。大正10年(1921),前清秀才黃紹謨號召創立的舊詩社「斗山吟社」便是沿用此一地名。真一寺內所懸掛的「法雨宏施」匾額,主要描述的是身坐蓮台,手持甘露瓶,以楊枝淨水遍灑三千大千世界,心懷慈悲,普渡眾生的觀世音菩薩形象。</p>
媒體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