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北港飛龍團大龍旗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北港飛龍團大龍旗
大龍旗為日治初期的明治末(約1910年)到昭和初(1926年-1930年)這段期間,北港飛龍團作為當地廟會活動主要陣頭之一,在北港所屬的雲嘉南地區所訂製的儀禮器物之一。大龍旗為陣頭大旗,製作於日治昭和元年(1926),當時製作了兩面並流傳至今。旗面兩側都有陣頭名號,但兩側內容不同,一側為大龍與水族陣人物,另一側則為封神榜人物,但兩隻棋子的主題不一樣。此外,大龍旗使用的是加厚的純蠶絲織成的綢緞,稱為正貢,非常高級。
此外收邊採一種日文稱「啄木瓶打紐」的經緯線呈V字型的平織,因旗織法像啄木鳥啄木留下的痕跡而以此為名。刺繡紋飾也是兩面均有,其中一面是目前台灣刺繡文物中最大的龍,而旗兩側皆不規則的分布了水族陣與封神榜人物。其角色寓意在於宣揚道教神威,能為眾生帶來風調雨順的生活。大龍旗的工藝特徵在臺繡基礎上加上日治的時代特色,是為一最佳代表作。大龍旗已由雲林縣政府指定為一般古物(雲林縣第一件),也是全國第一件被指定為一般古物的陣頭文物。
摘要
大龍旗為日治初期的明治末(約1910年)到昭和初(1926年-1930年)這段期間,北港飛龍團作為當地廟會活動主要陣頭之一,在北港所屬的雲嘉南地區所訂製的儀禮器物之一。大龍旗為陣頭大旗,製作於日治昭和元年(1926),當時製作了兩面並流傳至今。旗面兩側都有陣頭名號,但兩側內容不同,一側為大龍與水族陣人物,另一側則為封神榜人物,但兩隻棋子的主題不一樣。此外,大龍旗使用的是加厚的純蠶絲織成的綢緞,稱為正貢,非常高級。<br>此外收邊採一種日文稱「啄木瓶打紐」的經緯線呈V字型的平織,因旗織法像啄木鳥啄木留下的痕跡而以此為名。刺繡紋飾也是兩面均有,其中一面是目前台灣刺繡文物中最大的龍,而旗兩側皆不規則的分布了水族陣與封神榜人物。其角色寓意在於宣揚道教神威,能為眾生帶來風調雨順的生活。大龍旗的工藝特徵在臺繡基礎上加上日治的時代特色,是為一最佳代表作。大龍旗已由雲林縣政府指定為一般古物(雲林縣第一件),也是全國第一件被指定為一般古物的陣頭文物。<br>
媒體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