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大埤鄉

大埤堰堤竣工紀念碑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溝心埤」在康熙56年(1717)《諸羅縣志》所載為「蒲羗崙埤」,後幾經演變到光緒末則已出現「溝心埤」。訪談當地耆老,據耆老所稱,在其祖父母年輕的時候,當時尚是清領時期,其實是稱作「蒲羗崙埤」。日治時期,伴隨公共埤圳規則和堤防的興建,遂併為「溝心埤」。筆者在當地劉姓耆老指引下,來到水塘南岸的埤寮,當地水利會一位老翁說道「蒲羗崙埤,早不見了!轉角不遠處是早年的位置。

茄苳腳埤渠首工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清康熙39年(1700)因為謝水性往返茄苳腳莊到笨港街一帶經商的緣故,因而落腳今日大埤鄉嘉興村茄苳腳聚落墾拓。初始為了日常生活所需尋大湖口溪作為開埤做圳引水來源。清末《雲林縣采訪冊》記載茄苳腳埤位在他里霧堡境內,清楚記載水源取自梅坑溪,開渠引水於當時的「包厝莊」。

大埤舊莊開山大帝廟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遠在幾千年前的介之推為何在台灣成為被祭祀的神祇?臺灣早期移墾先民隨身攜帶香火或小神像,以祈求安然度過有「黑水溝」之稱的臺灣海峽。根據「臺南州祠廟名鑑」記載,舊庄結社之初,廣東人移住本地,時攜來開山大帝香火奉祀於家宅。當時瘴氣未除,民眾多染上流行疾病,於是祈求大帝施醫救世,罹患奇難絕症者,因為每求必應,依賴痊癒,庄民感於神靈顯赫,信徒日增,眾議建廟。

大埤酸菜文化館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大埤酸菜文化館,位於大德村,除了擁有古色古香的建築外表,並由大埤鄉公所經營展覽空間,以豐富的圖文展示以及在地館員的解說服務,訴說了許多關於大埤在地、不為人知的酸菜故事。在酸菜館的隔壁,則擁有著佔地廣闊的酸菜加工專業區,是這些大埤酸香寶藏的儲金庫所在。

大埤豐岡村保赤堂舊廟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位在大埤鄉豐岡村有間歷史頗為悠久的祠廟,名為「保赤堂」。不過關於此間廟宇翻遍清領時期諸多文獻卻付之闕如,幾乎未見任何記載。昭和年間,由相良吉哉所纂輯的「臺南州祠廟名鑑」當中有關〈祠廟篇.斗六郡之部〉的記錄中,首見保赤堂的位置、地籍番號、廟名以及該廟沿革等相關資料。保赤堂所祭祀的神祇有關聖帝君、境主尊神、三山國王、福德正神、開臺尊王、觀音媽等。

後壁店開明宮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雲林縣大埤鄉怡然村境內,實際上是涵蓋兩個聚落,分別為「舊莊」和「後壁店」兩莊落。 根據早期進行舊莊的訪談之際,有關「舊庄開山大帝廟」何以找不到較古老的神尊和文物,僅有早期遭到棄置道光年間所刻的「開山大帝祀典」碑。從碑文最末了的題字落款,依稀可以看到卻寫著「后壁莊」、「道光」等相關字樣。

國民小學教師自編鄉土教材系列5 戀戀大埤酸菜情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自編鄉土教材系列」中介紹大埤的鄉土教材,由林崇熙擔任指導教授,郭增吉擔任召集人,何晃宜老師等編輯召,集大埤鄉內各國小教師蒐集資料、訪談撰寫成冊,於民國91年(2002)出版。本書分為「鄉土地理」、「鄉土歷史」、「鄉土自然」、「鄉土藝術」以及「鄉土語言」七大主題介紹大埤,讓大埤的國小學生更認識自己的家鄉。

走進大埤頭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雲林秘笈是一套從鄉鎮市的角度認識雲林,當然也是熟悉鄉鎮市最好的入門書,各書的作者學養豐富,文字優美,整套書猶如鄉鎮市史,雖然出版迄今已有十多年,但對於認識該鄉鎮市的過去、現在仍有很好的導讀性。走進大埤頭一書共分七篇,第一篇大埤溯源,講述大埤的開發史。第二篇大埤今昔,作者逐一介紹村名沿革。第三篇風物史蹟,介紹的是知名勝跡。第四篇信仰習俗,主要為傳統信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