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北港水道

第二唧筒井藍晒圖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如果沿著河堤側馬路經過北港水道那棟磚造建築的唧筒室,很容易就注意到兩個大圓形的水井,一個上面加上鋼條,另一個則是完全用水泥覆蓋住,這個用水泥覆蓋住的就是北港水道頭第二唧筒井,從這裡用唧筒抽水到貯水塔,供應北港鎮民的民生用水長達一甲子多。

北港水道唧筒井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北港地近海濱,原即缺乏飲用水,在大正9年(1920)設郡之後,人口漸次增加,加上各地來北港朝天宮進香及大日本製糖工場的關係,往來行旅絡繹不絕,為了取得安全衛生的飲水,北港郡役所和北港街役場當局,遂決定於北港溪畔設立水道,直接汲取北港溪水過濾後,儲存至水塔,輸送到家戶。

北港水道日式宿舍群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北港自來水廠(北港水道)俗稱「水道頭」,根據《台灣水道誌》的記載,北港水道於昭和4年(1929)3月23日起工,昭和5年 (1930)5月31日完工,水源取自北港溪,總經費高達21萬8600日圓。這筆巨額投資由台南州廳、北港街役場、台灣總督府各負擔三分之一,為了能讓北港水道工程順利進行,時任北港街長的蘇顯黎還曾經北上與總督府內務局磋商。

北港十角水塔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北港水道之蓄水池為圓形塔狀,現況稱「高架水塔」,水塔分三層,三樓是圓柱體,上層為鐵筋混凝土之蓄水塔,並設有維修用之護欄。中、下層為十角形構造物,每面開半圓拱形門窗,作為辦公室、會議室及維護空間之用,也是北港水道頭文化園區重要的地標。 自來水的日文為「水道水」,而自來水廠名之為「水道頭」,水道頭文化園區就是自來水廠文化園區,而十角水塔就是貯水塔。

北港區卅九年度第一次村里長講習會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本張照片為民國39年(1950)4月3日於北港區公所(原北港郡役所廳舍)舉行的第一屆村里長講習會。戰後初期,國民政府大體上仍沿用日治時期的街庄制,但將「郡」改為「區」,「街庄」改為「鄉鎮」,因此這裡所說的「北港區」實際上包含了日治時期的北港郡轄下的北港、水林、口湖、元長、四湖各街庄,參加此次講習會的村里長便是來自上述這些鄉鎮。

雲林縣縣定古蹟北港自來水廠調查研究修復與再利用計畫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雲林縣縣定古蹟北港自來水廠調查研究修復與再利用計畫」是由雲林縣政府委託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由陳柏年計畫主持,孫仁鑑、孔繁宇、陳智宏協同主持,成果報告書於2009年1月由雲林縣政府出版。本書調查北港自來水廠的唧筒室、貯水塔、附屬建築等相關文物並提出修復建議,同時收錄北港地區和北港自來水廠的老照片,也為北港水道提出修復計畫,提出北港自來水廠的再利用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