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菸葉

菸葉收成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這張照片拍攝的時間在1980年代初,沒有留下詳細時間的紀錄,地點則是在古坑。當時林內、古坑一帶都有大面積種植菸葉,根據古坑麻園文史工作者,也是村長劉義岳的說法,古坑麻園過去種植煙草的農戶相當多,因為是契作專賣,所以不管是日本人還是國民政府對於煙草種植從選種、栽培、採收、收購、倉儲管理都有很嚴格的規定。一開始契作多少株就是多少株,公賣局會派人來抽檢,抽撿時即使田間多一株煙草也要拔掉。

古坑竹筍台北展售會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這張照片是民國73年1月24日在台北拍的,雲林縣各鄉鎮市農會受邀參加台灣區春節農產品展售會。古坑鄉當時除了菸葉、柳丁、文旦,另一項重要的農作物就是竹筍,參展販售的農產品有珍味竹筍、金針、脆筍、醬筍、酸筍絲、筍干、鳳尾筍干等等。

採收菸葉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自2017年3月起台灣菸酒公司終止與菸農契作,並停止收購國產菸葉,農夫農婦們在田間種植和採收菸葉的畫面也成為絕響。

菸葉種植從育苗、假植、移植、摘蕊、除芽,收成,約需一百多天的時間,尤其在採收菸葉的階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通常菸農使用「交工」(換工)的方式,今天我幫你採,明天你幫我採,到了後期,因為農村勞動人口減少,才改以金錢聘僱人工採菸。

菸樓與菸葉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這樣的畫面在雲林已經消失很久了,如果再來一次如何?現在5年級生的農友說,最好不要。為什麼?他們還留有當年烘菸葉的記憶,不只是辛苦而已,根本不是人幹的活。

古坑菸樓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菸樓」又稱為「煙焙」、「煙寮」,戰後公賣局規定,菸農必須將菸葉烘乾後,依等級交貨。因此採收菸葉後,必須乾燻,而菸樓就是用來乾燻之用。雲林縣由於是菸葉種植的重要產區,因此菸樓並不罕見。早期的菸樓泰半是以土角厝建成,結構則分成煙燻室、貯藏室、晾曬室、燃料室等。燻菸是門大學問,必須控制溫度,而且柴火不能中斷。烘焙菸葉一輪大概需要七到八天,每批次都有基礎採收面積,約為二到三分地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