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張崇岳

張崇岳古厝舊貌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這張照片拍攝於1986年(民國75年)1月27日,地點在西螺張崇岳古厝。這座三合院建立於1919年(大正8年),建築的木雕彩繪相當珍貴,有「鹿溪漁人」、「鹿津漁人」、「鹿溪墨痴」等落款,顯示為鹿港名師郭新林所繪。。

西螺張廖家廟崇遠堂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西螺張廖家廟崇遠堂是由祖籍位於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官陂鎮的張廖族裔所建,清朝時因為張廖族裔所在的官陂鎮地處偏遠山區,因此清康熙40年 (1701)左右遂開始有族人冒著違反海禁的規定,偷渡來臺落腳當今的二崙鄉境內拓墾。在拓墾過程為了因應與四周其他族裔的衝突和治安防禦,張廖族裔遂訂出七條祖訓,其中第六條所寫到「堂教修譜效親睦族遵行祖訓」,於是有修建家廟之議。

深耕西螺:雲林縣西螺鎮歷史街區文化資產環璄保存及活化計畫結案報告書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發展的西螺鎮一向人才輩出,廖溫義、廖溫崇、林振聲、廖重光、張崇岳,無一不是在當代引領風騷,也引領著西螺前進。因為有他們,西螺的歷史街區才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廖重光推行的市街改正,讓西螺鎮上有巴洛克、日式、台閩以及客家的建築,雖然並列,卻不混雜,屋設立面訴說著每一戶過去光榮的歷史,也因為如此,西螺歷史街區的文化價值更顯得珍貴。

雲林縣張廖家廟-崇遠堂修復先期調查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雲林縣政府委託鍾心怡建築師事務所執行「雲林縣張廖家廟─崇遠堂修復先期調查研究計畫」,由鍾心怡計畫主持,徐福全、劉秀美、許正傑共同主持,調查研究於2009年2月由雲林縣政府出版。本書收錄執行團隊訪談崇遠堂相關人士的紀錄,也收錄了崇遠堂建築現況調查表和測繪圖,並規劃再利用及管理維護計畫,為崇遠堂的修復及再利用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西螺張崇岳古厝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日治時代,西螺有一位超級大地主張崇岳,據說平時巡田需騎馬代步。現在虎尾鎮惠來里「宗岳寮」是張崇岳曾在此經營土地事業的證據之一。張崇岳出生於光緒3年(1887)11月10日,明治40年(1907)考入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乙科,明治43年(1910)分發至斗六公學校樹仔腳分校擔任訓導,大正2年(1913)轉調斗六公學校本部任職。

西螺廣福宮重建牌記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昭和10年(1935)10月23日,西螺廣福宮改築代表陳利水等人向臺南州廳提出改築金募集許可,為廟與整修鋪路。昭和11年(1936)5月13日經台南州知事藤田傊治郎許可,眾人遂推舉西螺街仕紳詹福壽為正董事、廖學昆為副董事,著手進行重修工作,並於昭和13年(1938)順利整建完竣。 

西螺埤頭里楊公先師碑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石敢當是台灣民間常見的「厭勝物」,通常擺置於路衝、橋頭、水岸等險峻之處,有鎮風、擋水、化邪、止煞…等各種功能。宋代出土的石敢當即刻有「石敢當,鎮百鬼,厭災殃,官吏福,百姓康,風教盛,禮樂昌」等文字。「楊公仙師碑」亦屬石敢當的一種類型。楊公,即唐代的楊筠松(又名楊救貧),曾在朝為官,辭官後以堪輿之術到處濟貧,被後世尊奉為風水堪輿業的守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