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受天宮

斗六受天宮濟世金丹匾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斗六受天宮主祀天上聖母媽祖,舊址位在斗六圓環,與清代的龍門書院比鄰,可惜在日治末期遭到廢廟,拆除。

在毀廟之前,曾有信徒將受天宮大媽神像迎請至西螺,二次大戰後再隨移民加拿大,直到1991年(民國80年)才重回斗六。據耆老所言,大媽神像底座有被挖過的痕跡,這是因為早期醫療不發達,信徒會祈求神明賜藥,並刮取神像底座的木頭做為藥引。

斗六受天宮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斗六是雲林縣主要的行政與商貿中心,也是通往南投竹山、斗南、古坑的要道。在清代與日本時代稱太平老街為「斗六大街」,自古就有「街頭媽祖間,街尾觀音亭」之俗諺。「街頭媽祖間」就是供奉天上聖母的「受天宮」,「街尾觀音亭」就是奉祀觀音菩薩的永福寺。

斗六永福寺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在雲林縣斗六市有這麼一句俗諺,而所反映出的正是現今斗六太平老街在過去的繁華與興盛;然而現今除了一些有心研究人士,或是中老年齡層的人們之外,可以說是鮮少人知曉的。

斗六圓環早期風貌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斗六圓環位於斗六車站附近,為太平路、中山路、文化路、鎮北路、建興街、愛國街六路交會口,是市區內重要的地標。此處原本是清代的斗六門媽祖廟受天宮和龍門書院,皇民化運動時期,日本人拆毀廟宇和書院,在此闢建圓環。

斗六受天宮殘柱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斗六國有財產署雲林辦事處附近的一處民宅圍牆裡鑲鉗一支寺廟殘柱,過去這支柱子一直被異物遮住,無法窺得全貌。不過在2019年初障礙物被清除,清楚可見殘柱上的聯句寫著「機上歸真風伯雨師欣真武」,落款為「道光戊申年秋月」,雖僅有上款,但我們從資訊判讀,推測這根柱子極有可能是斗六受天宮媽祖廟所有。

斗六受天宮縣丞姚鴻祿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根據「雲林縣采訪冊」記載,「受天宮,在縣城北,前後兩楹。前祀聖母;後祀佛祖,附祀姚公鴻祿位。」受天宮原位於斗六圓環,日治皇民化運動時期遭到拆毀,戰後於莊敬路55號重建。這裡所說的姚公祿位即是道光年間曾任職斗六門縣丞的姚鴻,其任職縣丞期間,居官廉明,安良除暴,凡有益於地方之事,莫不認真整頓,倡修廟宇、捐建橋梁諸善舉,士民皆愛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