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人物團體

黃篆與黃爾璇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黃篆,鄉勵吟社的創辦人之一,又有鄉勵七子之稱,生於1901年,9歲進入蔦松私塾,拜李冠三及李盾為師,後又到求德軒師事李西端。黃篆國學深厚,但青年適逢清末日治,無法如董拱求得功名,因此只能四處授課,講學四方。國民政府來台後受北港農工聘為國文老師。53歲參選水林鄉第二屆鄉長,並連任。

董拱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董拱受李西端延聘坐館求得軒書齋,對口湖文風影響甚鉅。他最初的兩個學生都很有成就,一個是李西端,在口湖推動漢學教育,培育無數英才;另一個是李萬居,創公論報,曾任省議員,對於台灣民主政治有相當深遠的影響。 據說董拱自幼即天賦聰穎,由母親董結撫養長大成人,好學,善書法、長於文學,且精通醫理醫術。年30時前往台南府城應考高中秀才,返回家鄉受到鄉親們夾道歡呼,鄉民自此尊稱他為董秀才。

李西端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李西端是口湖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生於清末日初年間,在大正3年(1914)創辦「求得軒書齋」,延請大儒董拱坐館,李萬居當時亦受教於此。李西端一生耕讀,但對於口湖基礎教育的投入卻不遺餘力。當時日人推動皇民化,禁止台灣人習漢文,但李西端不為所懼,持續推動漢學,求得軒育人無數,據說在此學習過的仕子超過三千人。 此外口湖知名的詩社鄉勵吟社亦與李西端有關。

陳奎牛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陳奎牛,光緒19年(1893)9月12日出生於他里霧,也就是現今的斗南。明治35年(1902)入學他里霧公學校,7年後從其卒業,為第四屆學生,當年度總共有8位畢業生。其為人熱心服務,大正9年至14年間(1920─1925)以及昭和8年至11年間(1933─1936)擔任第一任及第四任官派斗南庄長。

鄭芳春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鄭芳春先生(1858-1923)為斗六海豐崙人,出生於咸豐8年 (1858),自幼好學,精通精史,於光緒15年(1889)考中雲林縣學秀才,與黃紹謨、吳克明合稱「斗六三秀才」。 清朝時代,鄭芳春曾協助辦理雲林縣建城工事,斗六堡和溪州堡清賦作業,以及聯庄保甲事務。

曾人潛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曾人潛,明治31年(1898)8月12日生,為曾席珍之子,其岳父蔡然標為清末秀才,日治時期曾擔任街長、區長,也曾為朝天宮管理者。大正9年(1920)任北港青年會會長,大正14年(1925)任水林庄長,昭和3年(1928)配授大禮章,昭和10年(1935)任北港信用組合理事,昭和11年(1936)當選臺南州會議員,是一位前途似錦的政壇明日之星。

蘇東啟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蘇東啟(1923年-1992年),生於雲林縣北港鎮,就讀北港公學校、日本東京關東中學,日本中央大學政治系,後因中日戰爭,蘇東啟遂放棄日本中央大學政治系的學業,返臺接受日本總督府舉辦之北京語講習班,擔任日本泰國大使館翻譯工作,計畫由東南亞輾轉進入重慶。 逃亡抵達重慶時,卻因臺灣人身份不被中國政府信任而遭到拘禁,幸經雲林鄉親李萬居作保才加入中國國民黨。

林忠輝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聖藝神佛雕刻舖是林忠輝在當兵退伍後創業開立。林忠輝師承丁金皮,為許炳錥一派,源自於泉州派的工藝。許炳錥在彰化頗負盛名。民國45年時任彰化縣長的陳錫卿,他以勝地名山當有神佛靈蹟,始能相得益彰。於是發起建造東亞最大佛像於八卦山巔,而當時負責設計建造及塑像有兩人,其中的一人即為許炳錥。許炳錥傳承於弟子丁金皮,而林忠輝則在16歲拜丁金皮為師,開啟一段粧佛工藝師之路。

林佩瑩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現年50歲(2019年)之林佩瑩女士現任山線社大、平原社大、雲林科技大學之春仔花授課講師,是纏花方面的工藝師。纏花又名春仔花距今已有四百餘年歷史。

鄧麗君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鄧麗君,一位在臺灣雲林縣褒忠鄉田洋村出生的小女孩,卻在中國改革開放過程初期被琅琅上口,甚至寫下「不愛老鄧,愛小鄧」的傳說。 鄧麗君出生於1953年,16歲就曾應新加坡總統夫人邀請演出。19歲,也就是1972年即當選香港十大最受歡迎歌星,更在1974年以一曲「空港」擄獲日人的心,成為當年度日本「最佳新人歌星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