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人物團體

程名加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竹子在過去的台灣一直被廣泛地運用,除了做為屋舍的建材之外,也是最經濟、最天然的家具製作素材。在日治時期還曾因為竹子引發大規模的農民抗議事件,史稱竹林事件。正因為竹子是台灣人過去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竹子的編製也非常多元。在崙背鄉東明社區有一位國寶級大師程名加,他終生與竹結緣,竹藝精湛,是崙背街上的隱形達人。

蔦松國小與邱水謨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蔦松國小,水林鄉松中村蔦松路213號,面積達2.1262公頃,學區包括水林鄉松中村、松西村和松北村,為雲林百年國校。該校創立於大正8年(1919)4月1日,原為「北港公學校頂蔦松分校」,設立之初曾借用「三角埔庄民公塾堂」空間上課, 大正10年(1921)獨立為「蔦松公學校」並遷至現址。 昭和16年(1941),台灣總督府頒布「國民教育令」,改稱「蔦松國民學校」。

劉火生與金熙宮鳳山館

條目撰寫者 施朝祥

震天的鞭炮聲,繼之而來是撼動人心的鼓聲,令人熱血沸騰。鼓敲擊的不只是氣氛,還激盪出上一輩人的生命歷程。原來是台北慈聖宮來金熙宮進行會香活動,台北慈聖宮的主祀神是從金熙宮分香火出去的,所以會香活動就像是女兒回娘家的意思。負責在一旁演奏迎神曲的,是江厝里內的鳳山館,由江厝里居民自發性組成的鑼鼓隊。

黃耕子

條目撰寫者 施朝祥

黃耕子老先生出生於日治時期大正6年(1917)於現今古坑鄉高林村。他15歲時到三菱體系的東山會社做小工,在荷苞山早仔寮種鳯梨。18歲時,東山會社又分出圖南株式會社,他開始在荷苞山區種咖啡,23歲被派至六斗坑工作站,升任為正式擔當常夫,負責咖啡苗圃及開墾,3年後又被派往苦苓腳(桂林村),負責種植茡麻及製造繩索的工場。 民國34年廠方原本要派他前往台東種咖啡,但尚未成行日本即宣布投降,二戰結束。

許明雄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老電影看板畫已經行走入歷史,但是電影看板畫師今猶在,這群人還沒有散,為了重溫風華,許碧光先生邀請古笨港老藝師許明雄老師傅、黃培村講師現場示範手繪電影看板喔! 79歲的許明雄師承沈哲哉,沈哲哉工於水彩與油畫,被尊為大北港區現代美術的引領者,其對許明雄的創作理念影響深遠。許明雄17歲便開始接觸電影看板繪畫,當時北港鎮有4家電影院,幾乎每天都在趕工,電影院沒落後,他決定改走藝術路線。

簡義的抉擇

條目撰寫者 施朝祥

明治 29 年(1896)10 月 24 日,這天,簡義到溝仔埧庄和日本 政府達成和平協議。此時簡義已六十二歲,書中形容簡義是個溫 和帶有威容聲音宏亮,本是製糖業,在地區素有威望,在 1888 年彰化縣因官吏「丈量土地」草率粗暴,施九緞率眾包圍彰化縣 縣城,人稱施九緞事件。簡義因地方騷亂,於是率領丁勇鎮守斗 六地區。

二崙深坑拜溪王(溪王祭)

條目撰寫者 李碧圓

雲林縣境內的新虎尾溪,早期沒有施做堤防,每逢颱風大雨,溪水氾濫,淹沒村庄,流失良田,讓居民苦不堪言,尤其是明治31年(1898)的戊戌大水災,更重創了深坑居民的生計。為了祈求平安,在風水地理師的指示下,村民在溪邊設置「石敢當」,祈求納幅、驅風、防水、消災,而每年祭拜石敢當和溪王,亦表敬天畏地的精神。這幾年詔安客家文化意識抬頭,在地人士也將深坑拜溪王(溪王祭)納入詔安客庄重要節慶。

詔安七夕

條目撰寫者 李碧圓

七夕為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的相會日,淒美的故事從古流傳至今。七夕除了牛郎織女相會,在詔安客家庄有拜七星娘媽的儀式,需備七碗麻油酒雞、七碗麻油飯、鮮花、圓鏡、胭脂水粉、繡線供織女七姐妹享用。 幼年的記憶,七夕當天家家戶戶飄滿麻油酒香,母親在拜拜完總會說:等一下會下一些雨,是牛郎織女要分開的眼淚。

詔安客李氏

條目撰寫者 李碧圓

居住在雲林縣西螺、二崙、崙背的李姓詔安客來自福建省詔安縣秀篆鎮青龍山村。在原鄉的詔安客祖訓有一首詩記載如下:青龍山李氏輩序詩「先公原上客 禹甸梓垂青 世冑因方衍 昆謀應日新 作求昭祖德 修紀廸天經 文煥高增第 和光集后禎 長汀源可溯 杭朗永湖鄉 移靖曲為宅 修安肇造堂 詩書傳教澤 科甲耀宗枋 保艾貽樂祉 千秋繼世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