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明堂談鉛字之旅-從北港華星印書局書說起
華星印書局是由蘇明堂先生的父親蘇彭所創立,蘇彭年輕時曾經在北港合興印刷活版社當學徒,後於1941年(昭和16年)5月29日取得北港郡役所發給的營業許可證,正式於北港中正路開設印書局,迄今華星印書局已走過80多個年頭。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華星印書局是由蘇明堂先生的父親蘇彭所創立,蘇彭年輕時曾經在北港合興印刷活版社當學徒,後於1941年(昭和16年)5月29日取得北港郡役所發給的營業許可證,正式於北港中正路開設印書局,迄今華星印書局已走過80多個年頭。
這是由北港華星印書局蘇明堂老闆所收藏的臨時鑄字模具,已經有七八十年的歷史。華星印書局在1955年(民國44年)即向日本森川龍文堂購入手搖鑄字機,自行生產五號鉛字。五號字的寬為3.67mm,相當於電腦字級10.5p,早期印刷報紙、雜誌、書籍時固定使用五號字,所以五號字的消耗量最大。
本件雲林之夜邀請函是由北港華星印書局蘇明堂老闆所藏,早年印書局承接了許多公部門的印刷業務,如選舉選票、預算書…等,當年此邀請函是委由華星承印,蘇老闆特別留下一張,做為歷史見證。
邀請函是以北港朝天宮為主視覺,蘇老闆說,這是結合照相製版和傳統網版印刷-即利用網格的大小及密度來表現印刷色彩的濃淡、明暗、深淺…等變化印製而成。
本件鉛字版是由華星印書局第二代蘇明堂先生所收藏,內容為四湖鄉溪尾厝晉安宮添油香謝函。
要製作這份鉛字版至少需經過幾個步驟,其一,須由師傅揀選印製該份文件所需要的鉛字,再將一顆一顆的鉛字排列成謝函,排版完成後才以棉線綑綁鉛版,接著就可以打樣印刷。
北港華星印書局係於1941年(昭和16年)由蘇彭先生所創立,1970年(民國59年),其子蘇明堂克紹箕裘,接下印書局的擔子,在全盛時期,業務擴及四湖、台西、麥寮、東勢、元長、土庫、褒忠、民雄、新港、水林、口湖等鄉鎮,其下外務營業員更獨立分設立振成印書局和文祥印刷所兩間店。
華星是一家老字號的印書局,在雲林縣設縣之前就存在,所以營業登記證是由台南縣政府所發的,時間在1947年(民國36年)10月4日,那一年發生過228事件,二戰也剛結束不久,而離雲林縣設縣還有3年21天。
這個將近百年的手工名片印製器不僅是蘇明堂先生的珍寶,也寄存著他對父親蘇彭的思念。日治時期的台灣工商業已經相當發達,名片的使用也越來越普遍,蘇彭在1939年(昭和14年)買下這個名片印製器,作為華星印書局的主要業務之一。
這張照片裡的物件很少人見過,是手工鑄字的工具。這是華星印書局蘇明堂先生的父親蘇彭留給他的,照片是在他北港家裡拍攝,時間是2020年10月22日。蘇明堂以及他父親蘇彭認為,紙張上的文字是為了傳遞有溫度的訊息,載滿發行者的期待以及讀者閱後的驚喜,所以排版印刷出來之後,每一個字都要清晰,每一句話都要精確。
這張照片是在2020年2月28日拍攝,地點在雲林縣虎尾鎮工專一街21巷25號,一家餐廳內,正展示華星印書局活版鉛字印刷的歷史。照片中的這部機器是手動機械式的名片印製機,生產日期大約在民國50幾年,效率比起手動印製快很多。
百行百業都有風險,但這些風險都是伴隨著勞動的工作環境所產生,像是釘板模、水泥工、木工、油漆工的風險都很容易想得到,不過印刷業有什麼風險?印製時被機器夾到?那都還是小事。對蘇明堂來說,讓他寢食難安的是文字獄的風險,而且還是他曾經歷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