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機械化

農地重劃農水路規劃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在農業時代農地重劃是一項了不起的政策,尤其在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下,農地持有人增加,經過世代的繼承與分割之後,農地規模逐漸畸零不完整,而使得農業生產效率低,但成本高,而解決此一問題的妙方就是農地重劃。

褒忠鄉馬鳴山重劃區排水設施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這張照片是褒忠鄉馬鳴山一帶做農地重劃時所拍下來的,照片中是排水設施,也是農地重劃工程的重點之一。不過台灣從農業走到工業,到現在已經是資訊化社會,對於農地的討論不再是生產力,而是農地的環境生態功能。不過退回到70年代,當時歷經糧食危機,提高農業生產力一直都還是重點。

四湖鄉機械割稻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照片是民國78年7月10日所拍攝,地點是在四湖,在割稻機上操作的不是農民,是叫工代割的工人,包機器,這一區割完還要到下一區割。通常割一小區對他們很划不來,因為還要用貨車載機器,所以通常農民會聯合起來一起叫,這樣這種包人包機的代割比較會有意願。

斗南田頭全臺最早農地重劃區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土地的重劃或徵收在臺灣往往代表開發,對高舉環境意識或土地正義旗幟的人而言,就是「暴利」的代名詞。不過民國53年7月斗南農地重劃卻有一段令人鼻酸的故事。民國48年8月7日至8月9日臺灣遭受嚴重天災,尤以中部地區受創最為嚴重,史稱「八七水災」。八七水災重建還沒完成,隔年又遭受「八一水災」侵襲。當時整體重建工作之中,地籍重測和土地調查相形之下就顯得更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