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箔子寮漁港

澎湖與箔子寮客輪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這張攝於1986年(民國75年)4月10日的照片,地點在箔子寮漁港,由當時縣長許文志以及客輪公司代表會勘箔子寮的公共設施,在他們四人後方則是往來於澎湖和箔子寮間的客輪,船身上特別寫著澎湖、箔子寮往來的大字。當時的箔子寮漁港雖然不是第一個往來澎湖的漁港,但卻是雲林第一個與澎湖客輪、貨輪交通都有的漁港。

箔子寮漁港與韋恩颱風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韋恩颱風是第一個從濁水溪出海口登陸的颱風,也是對台灣中部地區造成最嚴重損害的颱風之一。1986年(民國75年)8月23日凌晨韋恩颱風從濁水溪口登陸,14級暴風夾帶豪雨,加上海水倒灌,一夜之間造成雲林數千公頃農田與數百公頃魚塭在一夕之間化為烏有。

箔子寮漁港船運發展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箔子寮漁港除了作為漁業發展的重要場所之外,更是雲林縣與澎湖縣間,一段曾經美好連結的過去。早在清領時期,雲林與澎湖之間的船隻便已往來不斷,但後因逐漸淤積而終止,不過兩地縣府始終都有再次通航的意願。在箔子寮漁港正式啟用之前,還有台西港是口岸的競爭對手,雙方皆積極踴躍。

台西商港規劃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幾年一輪,麥寮港欲改制為國際商港的議題,就會浮出水面成為眾人討論的熱門話題之一。先遑論麥寮港的使用規範裡頭,是否有產業創新條例草案,明訂隸屬於六輕專屬的具體事實,這種漁港或工業港,討論是否改制為國際商港的情形早有濫觴。台西港,除了在民國60年代間與箔子寮漁港相互競爭作為馬公對渡的口岸之外,也曾發生過改制為商港的討論。

往返龍門箔子寮的海鷹號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民國65年10月26日對雲林是大日子,當天箔子寮漁港正式啟用,還舉行難得一見的龍王祭,這個可容納6百艘漁船停靠的大港不但是改善漁民生活所得的希望寄託,也是未來雲林與澎湖龍門海上通航的窗口。當時在雲林地方人士積極的爭取下,箔子寮漁港陸續擴建,並且興建周邊道路、設施工程以及深水碼頭,全案也獲得省府的支持,並在民國74年3月16日開啟海上貨運首航,路德海運從箔子寮漁港出發順利抵達澎湖龍門港。

財政廳長徐立德與雲林建設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照片中的樣子是剛新建落成的雲林縣政府,大樓外觀沒有太大的差異,不過大樓前的廣場在今昔對比下,可見到永懷領袖的蔣公銅像已經被移除,此外現在的廣場主要以草皮花木為主,而新建落成的廣場則為盆栽植物。站在永懷領袖銅像左手邊的人為當年的省財政廳長徐立德,來訪雲林是為了瞭解雲林的財務狀況,以及商議雲林縣府擬定十項建設經費的籌措與分配方式。

箔子寮漁港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箔子寮漁港,建於民國60年間,位於雲林縣四湖鄉萡子村與口湖鄉下崙村交界處,是雲林目前最具規模的漁港。在外海2公里處,是著名的海豐島沙洲,又有一稱為三條崙沙洲。最起初,箔子寮漁港並非作為漁港使用,只能算是四湖、口湖沿海一帶的一處泊船所,沿海口岸以三條崙、臺西、青蚶等多處漁港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