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龜溪明善堂與葉清河
明善堂葉家是斗南石龜溪開庄的拓墾家族,根據葉氏家譜的記載,其先祖「天意公」是在1695年(康熙34年)來台,並在1706年(康熙15年)開鑿石龜溪圳,加速了本地溪水田化運動的腳步。
現在的明善堂葉宅是1935年(昭和10年)由族長葉清河所興建,為一座日式洋風三合院建築,正廳格局有著閩南式的板壁和石莊劉沛然的礦物彩繪,據聞畫家席德進還曾坐牛車來參觀。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明善堂葉家是斗南石龜溪開庄的拓墾家族,根據葉氏家譜的記載,其先祖「天意公」是在1695年(康熙34年)來台,並在1706年(康熙15年)開鑿石龜溪圳,加速了本地溪水田化運動的腳步。
現在的明善堂葉宅是1935年(昭和10年)由族長葉清河所興建,為一座日式洋風三合院建築,正廳格局有著閩南式的板壁和石莊劉沛然的礦物彩繪,據聞畫家席德進還曾坐牛車來參觀。
石龜溪位於斗南鎮的南邊,這裡是斗南的米糧穀倉,有著放眼無際的稻田,全盛時期,石龜溪聚落內曾有過6家碾米廠(3大3小),現僅存1家新大豐碾米廠。
李瑞焜,筆名思齊,是斗南石龜溪聚落出身的名人,百年石龜國小內有一個「立人之本」石刻即是由李瑞焜所書,其不僅精於書法,也是一名漢詩人,石龜溪感化堂創堂時,李瑞焜曾被選為執事,擔任筆錄及宣講生。1928年(昭和3年)漢詩社「斗南吟社」創立,與同庄的葉清河、薛杞、黃溪水、黃招麟、楊柳等人一起加入,成為社員。
大豐碾米廠位於斗南石龜溪,是聚落內僅存的老碾米廠,該廠建於1949年(民國38年
,係由10位股東出資建設,公推李瑞焜先生負責經營。李瑞焜過世後,交由長子李學聰管理,直到1969年(民國58年)由陳昭平先生承接買下,並改名「新大豐碾米廠」。
斗南石龜溪位處南北要衝之地,在清代和日治時期曾是一個商業繁盛的聚落,其中最熱鬧的一條街道是元帥爺廟前的「草店仔路」(現中和路),短短的幾百公尺道路,有雜貨店、建材行、醫院、酒家、戲院、中藥行、西藥店、旅社…等店鋪、商旅和娛樂場所,知名的(新)大豐碾米廠也是位於此處。
元長子茂村三崁店聚落的信仰中心為感善堂,主祀神關聖帝君香火係於大正3年(1914)由一位唐山師傅攜帶來台,定居於三崁店,因朝夕奉祀香火,頗感靈驗,遂由庄民相議雕刻神像,在大正6年(1917)正式建立草壇,並於昭和2年(1927)重建於現址,命名為「安龍壇」。
斗南靖興里是清代石龜溪庄三聚落之一,舊名南靖厝,這是因為該聚落是由福建漳州府南靖縣的移民所開墾,黃姓為當地望族,祖厝為江夏堂,黃宅的附近即為南靖厝的信仰中心靖興宮。
和石龜溪耆老聊天,最常聽到的一個說法是在清朝時代的石龜溪人口眾多,商業繁盛程度遠勝於他里霧(斗南),後來是因為石龜溪人抗日而遭到大屠殺,加上鐵路車站設於他里霧(斗南),這才沒落下來。
斗南石龜國小位於石龜溪聚落內,創立至今已有100年的歷史,學區為石溪、石龜、靖興、阿丹、林子五個里,培育莘莘學子1萬餘人,今年初風風光光辦了百年校慶,蔚為地方盛事。
斗南鎮石龜里石龜溪聚落有間名為「贊天宮感化堂」的廟宇。此間祠廟主祀神為「五聖恩主」,亦即文衡聖帝、孚佑帝君、司命真君、豁落靈官與精忠武穆王。此一信仰體系也就是一般民間所俗稱「鸞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