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糖業

豎街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街景是否也像人一樣,曾經有著少女般的容顏,吸引人親近;也會有著垂暮之年,不再得到人們的青睞,位在水仙宮左側的豎街,就是如此。豎街用閩南語發音很像「住家」,由此可通到溪堤邊。北港溪在嘉慶年間未改道前,此街可通往北港,清代此街商家居多。南藝大曾在這裡挖掘出豐富的遺物與古代磚牆,想來這裡曾經有著熱鬧的街景,應該不假。

大日本製糖會社北港進香鐵路減價優惠廣告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大正2年(1913)2月10日,當時全台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台灣日日新報”刊載了一則四分之一版的乘車優惠廣告,案主是位於虎尾五間厝的「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台灣工場」,斗大的標題寫著「北港媽祖宮參詣者乘車賃大減價」,還畫了一幅北港朝天宮的雙龍搶珠屋頂。

台灣工場虎尾溪橋梁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為了運輸甘蔗原料進廠製糖,規劃興建木造舖設軌距762公釐鐵道之鐵路橋梁跨越虎尾溪。之後虎尾隨著糖業的發展,街市逐漸繁榮,人口增加,交通運輸遂成問題。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自明治43年(1910)開始與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共同營運他里霧(斗南)與五間厝(虎尾)之間的客運鐵路。

北港糖廠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民國 60 年對台灣糖業可以說是一個既光榮又辛苦的年代。台灣在戰後物資短缺,但是在日本 統治時期所留下的製糖設備與技術,讓台灣在這段時間糖產量的出口屢達高峰,不但為台灣 賺入巨額外匯,同時也創造就業機會,安定社會發展。 不過在當時國際糖業已經逐漸復甦,台灣糖業面對國際市場更嚴厲的挑戰,但在另一方面台 灣亦邁向工業發展,勞動力需求大,在農村地區逐漸出現勞動力短缺的現象。

虎尾糖業文化節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以雲林鄉鎮市特有文化或產業所舉辦的祭典活動許多,且都具備特殊性,如國際偶戲節、五 湖四海宴等。另一項可以代表虎尾歷史發展則是糖都文化藝術季。如果說有糖業始有虎尾, 也不為過。百年前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在虎尾設立製糖工場,帶動虎尾造鎮,直到今日雖然 糖業已經不再算是台灣重要產業,但糖廠依舊是虎尾的共同記憶。虎尾糖廠是目前台灣唯二 尚在生產製糖,更是全台唯一採用糖業鐵道五分車載運甘蔗原料之糖廠。

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臺灣支社辦公廳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日俄戰爭結束之後,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在臺灣申請設立的「五間厝粗糖工場」的設置。當時大手筆投入1, 200英噸榨蔗量的設備,過量生產,致使產銷失衡。此時,因為向銀行貸款購入投資生產設備,加上會社內部出現做假帳問題,致使帳目混亂,股價崩盤,砂糖價格崩跌。

糖鐵北港營業線踏查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糖鐵北港營業線踏查>由許永和撰寫,收錄於「雲林文獻 第四十八輯」田野調查類別。作者藉由介紹台灣糖業在台灣的發展,進而帶出行駛於雲林的五分車。在日治時期的糖業鐵道,除了載送甘蔗原料與產品的專用線外,有些路線也載客。五分車也深入農村,對於中南部的交通有了很大的貢獻。

蔗板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蔗板,台灣人在過去稱之為甘蔗板,是一種建築材料,50歲以上的台灣人大概對這種建材都還有印象。這是台糖公司利用製糖之甘蔗廢料研發而成的一種建材。蔗板表面光滑,硬度夠,材質輕,又有防水與隔音的效能,當時在台糖是熱銷商品之一。根據糖業協會秘書長黃嘉益的說法,關於蔗板的研究投入許多的人力,也耗費許多的經費,一開始製作時並不順利,後來才找到方法處理,讓整個蔗渣可以壓縮成穩定的板型和板塊。

雲林縣歷史建築大埤台糖石龜溪鐵橋基礎調查暨修復及再利用規劃設計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雲林縣歷史建築大埤台糖石龜溪鐵橋基礎調查暨修復及再利用規劃設計係由雲林縣政府委託施忠賢結構技師事務所調查研究執行,旨在將未修繕的石龜溪橋重新整理修繕,喚起地方與民眾的歷史記憶。本報告書概述大埤的歷史背景與糖業在大埤的發展還有石龜溪鐵橋與糖業的關聯,並研究了石龜溪水文以利修復工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