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口湖鄉

民國口湖鄉公所舊照(1982)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戰後初期,口湖鄉隸屬臺南縣北港區,民國39年8月行政區域重劃後,改稱雲林縣口湖鄉。口湖鄉治原本設在新港地區(今港東、港西村一代,又名金湖),後來因應地方輿情的要求,於民國35年鄉公所決定將遷至口湖村。民國36年,口湖詩人曾仁杰曾向台南縣政府請願,提出將新港與下崙合併設金湖鄉,由口湖鄉分立,但未獲縣府核准。

口湖七二水災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豪雨成災對每一代的口湖人都是惡夢,這不是淹水問題,也不怪地勢低窪或公共工程做的不好,而是總有幾次會有超過人們想像的豪大雨,幾個造成水鄉澤國的因素在某個時間點剛好碰在一起。百多年前的金湖水災,奪走了近萬條人命是一例,而民國93年的敏督利颱風也是一例。

口湖下湖口港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下湖口港,於清雍正9年(1731)正式開設,四湖、口湖和水林部份亦形成聚落,在雍正11年(1733)設立尖山堡。舊金湖港原名即是下湖港,位居笨港近海口,並由大陸等各地舟船入笨港戶市者,必先下到下湖港。下湖港深可避風,曾經有流傳,明啟元年的顏思齊船隊即經由下湖港入笨港墾殖,可見下湖港之開發甚早,其是承接台仔挖港淤積後,新形成的瀉湖型口岸。

金湖地名及傳說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現今雲林縣境內,最早開發及廣為人知的地區,當屬北港。而現今口湖鄉一帶在彼時,有個大瀉湖,還沒形成陸地。在口湖鄉流傳著一則傳說:乾隆遊台灣時,曾在金湖避過風浪。由此可見,該鄉沿海的金湖(應為下湖港、舊金湖)在乾隆時代,約莫18世紀末葉,已經就有大陸船隻的岀入。

國民小學教師自編鄉土教材系列16 我的家鄉──口湖鄉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國民小學教師自編鄉土教材系列16 我的家鄉──口湖鄉」為國民小學教師自編鄉土教材系列第16冊,主辦單位為雲林縣政府,承辦單位為雲林縣立金湖國民小學,由賀惠芳老師等編輯,期望藉由自編鄉土教材讓民眾了解口湖鄉的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