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沿海地區農村景象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沿海地區農村景象

泥濘的道路和水牛比較搭配,牛主人戴著斗笠,打著赤腳的畫面就更真實了。這是雲林沿海地區在民國70初期的景象。那時候不是每個村莊都是柏油路,要看建設經費有沒有到位來決定。

照片的正中央是一座穀亭笨,用竹篾編織當骨材,層層交替,內外層則是糊上「牛屎土」,所謂的牛屎土就是用泥土混著牛糞而拌成有纖維質的建材,最後在表面上塗上石灰(水泥)。這座穀亭笨的底座安置在水泥地板上,還用磚頭架高來避免潮侵。笨頂看起來像是以鐵板覆蓋,笨仔壁的方形窗則有木板陳列隔絕。這種穀亭笨在雲林很多,是農家住宅的一部分。

雲林沿海地區的農村在民國70年代凋敝的很快,人口外流從50年代就已開始,之後則是不斷加速。人去樓空,殘破的景象就更令人心傷了,就像穀亭笨背後的屋舍已經沒人住了。

摘要
<p>泥濘的道路和水牛比較搭配,牛主人戴著斗笠,打著赤腳的畫面就更真實了。這是雲林沿海地區在民國70初期的景象。那時候不是每個村莊都是柏油路,要看建設經費有沒有到位來決定。</p><p>照片的正中央是一座穀亭笨,用竹篾編織當骨材,層層交替,內外層則是糊上「牛屎土」,所謂的牛屎土就是用泥土混著牛糞而拌成有纖維質的建材,最後在表面上塗上石灰(水泥)。這座穀亭笨的底座安置在水泥地板上,還用磚頭架高來避免潮侵。笨頂看起來像是以鐵板覆蓋,笨仔壁的方形窗則有木板陳列隔絕。這種穀亭笨在雲林很多,是農家住宅的一部分。</p><p>雲林沿海地區的農村在民國70年代凋敝的很快,人口外流從50年代就已開始,之後則是不斷加速。人去樓空,殘破的景象就更令人心傷了,就像穀亭笨背後的屋舍已經沒人住了。</p>
是否開放
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