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土庫大橋滄桑史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土庫大橋滄桑史

橋梁是連絡河流兩岸重要的交通工程設施,雲林縣境由北至南,有濁水溪和虎尾溪兩條主要的溪流橫貫,早年未建橋的年代,每當雨季來臨,溪水翻騰,南北的商旅無法往來,成為交通和經濟上的一大障礙。

為克服濁水溪的天險,早在日治時代即有建設濁水溪人道橋的計畫,一直到戰後美援的支持下才完成西螺大橋的興建。在雲林,和西螺大橋一樣歷經重重波折才建成的橋樑還有跨越虎尾溪,聯絡斗南鎮和土庫鎮的「土庫大橋」。其所以名聞全國,並不是因為工程工法的特殊,而是在興建的過程多災難,歷任5屆縣長,16年光陰才完成。

土庫大橋的興建始於民國41年,當時在雲林縣第一屆議會議長駱萬得(土庫籍)的提案下通過,由縣府花費四百萬元發包,然大橋一興工就遭遇克蒂颱風沖毀10根橋墩,使包商損失慘重,竟至盜賣鋼筋圖利,又衍伸出雲林縣長吳景徽先生貪汙舞弊的案件,土庫大橋貪汙案的關係人,從縣長、主秘、包商及和保證人等非吃官司即破產,吳縣長更被判處六年徒刑,此橋落得「脫褲」大橋、「拖垮」大橋的惡名。其後,土庫大橋被省府下令停工,接下來的幾任縣長亦不敢碰此案,直到第四屆林金生縣長卸任前才重新提起,並在第五屆縣長廖禎祥任內重新發包興建,於民國56年8月22日通車。

摘要
<p>橋梁是連絡河流兩岸重要的交通工程設施,雲林縣境由北至南,有濁水溪和虎尾溪兩條主要的溪流橫貫,早年未建橋的年代,每當雨季來臨,溪水翻騰,南北的商旅無法往來,成為交通和經濟上的一大障礙。</p><p>為克服濁水溪的天險,早在日治時代即有建設濁水溪人道橋的計畫,一直到戰後美援的支持下才完成西螺大橋的興建。在雲林,和西螺大橋一樣歷經重重波折才建成的橋樑還有跨越虎尾溪,聯絡斗南鎮和土庫鎮的「土庫大橋」。其所以名聞全國,並不是因為工程工法的特殊,而是在興建的過程多災難,歷任5屆縣長,16年光陰才完成。</p><p>土庫大橋的興建始於民國41年,當時在雲林縣第一屆議會議長駱萬得(土庫籍)的提案下通過,由縣府花費四百萬元發包,然大橋一興工就遭遇克蒂颱風沖毀10根橋墩,使包商損失慘重,竟至盜賣鋼筋圖利,又衍伸出雲林縣長吳景徽先生貪汙舞弊的案件,土庫大橋貪汙案的關係人,從縣長、主秘、包商及和保證人等非吃官司即破產,吳縣長更被判處六年徒刑,此橋落得「脫褲」大橋、「拖垮」大橋的惡名。其後,土庫大橋被省府下令停工,接下來的幾任縣長亦不敢碰此案,直到第四屆林金生縣長卸任前才重新提起,並在第五屆縣長廖禎祥任內重新發包興建,於民國56年8月22日通車。</p>
是否開放
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