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斗六水道砂吐場及配水井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斗六水道砂吐場及配水井

斗六水道是雲林縣境內歷史最悠久的自來水系統,也是斗六市都市發展和現代化重要的里程碑。該水道設立於1912年(大正元年)12月,地點位於斗六內林庄溪仔底,水源取自內林溪的伏流水。

斗六水道設計之初,是為了供應斗六街和內林庄約5500人的用水需求。工程項目包含了導水暗渠、砂吐場、配水井與送水及配水管線,計花費44712日圓。1914年(大正13年)斗六水道進行擴張工事,除了在內林溪的上游增設取入口暗渠,並新設淨水池,預定給水人口達到8500人。

目前,斗六水道隸屬自來水公司第五區管理處所轄,行經梅林路轉水源路即可到達,園區內仍存1912年(大正元年)迄今的老建物,其中,以紅磚砌成的圓形壁體建築即是配水井,四角形的建築為砂吐場,欲知斗六水道設計圖和原貌,可參見日治時期出版的《臺灣水道誌圖譜》。

摘要
<p>斗六水道是雲林縣境內歷史最悠久的自來水系統,也是斗六市都市發展和現代化重要的里程碑。該水道設立於1912年(大正元年)12月,地點位於斗六內林庄溪仔底,水源取自內林溪的伏流水。</p><p>斗六水道設計之初,是為了供應斗六街和內林庄約5500人的用水需求。工程項目包含了導水暗渠、砂吐場、配水井與送水及配水管線,計花費44712日圓。1914年(大正13年)斗六水道進行擴張工事,除了在內林溪的上游增設取入口暗渠,並新設淨水池,預定給水人口達到8500人。</p><p>目前,斗六水道隸屬自來水公司第五區管理處所轄,行經梅林路轉水源路即可到達,園區內仍存1912年(大正元年)迄今的老建物,其中,以紅磚砌成的圓形壁體建築即是配水井,四角形的建築為砂吐場,欲知斗六水道設計圖和原貌,可參見日治時期出版的《臺灣水道誌圖譜》。</p>
媒體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