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漳州陳姓族裔與昭烈宮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漳州陳姓族裔與昭烈宮

北港鎮有間昭烈宮開漳聖王廟,耆老們則慣稱「陳聖王廟」或稱「聖王公廟」,是一座見證陳姓族裔與漳州人拓墾北港地區歷史的宗祠。昭烈宮見於文獻在日治大正8年(1919)所纂錄《臺南州祠廟台帳》,而在昭和8年(1933)相良吉哉纂輯《臺南州祠廟名鑑》宗教團體中,北港郡下神明會部分記載陳聖王會內容,提及祭神為陳聖王、從祀輔義將軍、輔信將軍,會員120人,於乾隆30年(1765)創立,可見該信仰相當早。

今日所見之昭烈宮非初期樣貌。史上多次民亂衝擊,像是林爽文事件、戴萬生事件以及漳泉械鬥等,後又有光緒20年(1894)強震,致使廟宇全毀,嗣後神明像輪流奉祀於民宅。昭和3年(1928)眾人深感奉祀不便,倡議建廟卻因故停擺。民國37年眾人再度推舉陳向陽為主委,對外募捐建立宗祠「昭烈堂」,民國43年雕奉陳聖王公金尊奉祀。民國88年因年久失修,再度鳩工興建,並更名「昭烈宮」,始成當今外觀。

最初北港街多以漳州人定居,爾後泉州人遷入,兩者間迭有摩擦導致嚴重衝突,迫使漳州人遷當今嘉義新港鄉,遂有「有女不嫁新港漳人」之流傳。

摘要
<p>北港鎮有間昭烈宮開漳聖王廟,耆老們則慣稱「陳聖王廟」或稱「聖王公廟」,是一座見證陳姓族裔與漳州人拓墾北港地區歷史的宗祠。昭烈宮見於文獻在日治大正8年(1919)所纂錄《臺南州祠廟台帳》,而在昭和8年(1933)相良吉哉纂輯《臺南州祠廟名鑑》宗教團體中,北港郡下神明會部分記載陳聖王會內容,提及祭神為陳聖王、從祀輔義將軍、輔信將軍,會員120人,於乾隆30年(1765)創立,可見該信仰相當早。</p><p>今日所見之昭烈宮非初期樣貌。史上多次民亂衝擊,像是林爽文事件、戴萬生事件以及漳泉械鬥等,後又有光緒20年(1894)強震,致使廟宇全毀,嗣後神明像輪流奉祀於民宅。昭和3年(1928)眾人深感奉祀不便,倡議建廟卻因故停擺。民國37年眾人再度推舉陳向陽為主委,對外募捐建立宗祠「昭烈堂」,民國43年雕奉陳聖王公金尊奉祀。民國88年因年久失修,再度鳩工興建,並更名「昭烈宮」,始成當今外觀。</p><p>最初北港街多以漳州人定居,爾後泉州人遷入,兩者間迭有摩擦導致嚴重衝突,迫使漳州人遷當今嘉義新港鄉,遂有「有女不嫁新港漳人」之流傳。</p>
媒體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