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拱範宮斗拱看架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拱範宮斗拱看架

麥寮拱範宮是麥寮人的信仰中心,同時也是臺灣著名的媽祖廟。昭和7年(1932),拱範宮完成了改築,這過程中有兩派大木匠師參與,分別是來自陳應彬派下的廖石城、林火寅以及泉州溪底派王益順派下的王樹發。廖石城、林火寅負責前殿與後殿,王樹發負責正殿。

在前殿的部分,一進門就可以看到華麗的如意斗拱看架。如意斗拱指的是以一「斗」為中心,旁邊搭配六塊拱或枋的構件,形成米字形的結構,由於其形類似魚網的網目,故又稱網目斗拱;看架指的遮住屋樑的木構架,在日治時代,大木匠師習慣以如意斗拱或溜金斗拱作為看架。拱範宮前殿的看架有許多巧思,比如在大楣上方就有四位身著三件式西裝的人物。中間兩位站得筆直,以左手敬禮;外面的兩位則是奔跑的姿態,這四位人物既是構件(拱)又是雕花,兼具結構與裝飾的功能。另外,在較上方的「斗」還被雕刻成「壬」、「申」、「年」,代表前殿完工的年代──昭和壬申年(1932)。再看直向的出拱,可以看到線條彎曲生動的螭虎,這些螭虎型態各異,有的還長了長長的角,活像白堊紀時代的卡戎龍。

拱範宮不僅僅是座廟宇,更是一座藝術殿堂,我們值得用美學的角度,好好欣賞廟裡的每一個小小細節。

摘要
<p>麥寮拱範宮是麥寮人的信仰中心,同時也是臺灣著名的媽祖廟。昭和7年(1932),拱範宮完成了改築,這過程中有兩派大木匠師參與,分別是來自陳應彬派下的廖石城、林火寅以及泉州溪底派王益順派下的王樹發。廖石城、林火寅負責前殿與後殿,王樹發負責正殿。</p><p>在前殿的部分,一進門就可以看到華麗的如意斗拱看架。如意斗拱指的是以一「斗」為中心,旁邊搭配六塊拱或枋的構件,形成米字形的結構,由於其形類似魚網的網目,故又稱網目斗拱;看架指的遮住屋樑的木構架,在日治時代,大木匠師習慣以如意斗拱或溜金斗拱作為看架。拱範宮前殿的看架有許多巧思,比如在大楣上方就有四位身著三件式西裝的人物。中間兩位站得筆直,以左手敬禮;外面的兩位則是奔跑的姿態,這四位人物既是構件(拱)又是雕花,兼具結構與裝飾的功能。另外,在較上方的「斗」還被雕刻成「壬」、「申」、「年」,代表前殿完工的年代──昭和壬申年(1932)。再看直向的出拱,可以看到線條彎曲生動的螭虎,這些螭虎型態各異,有的還長了長長的角,活像白堊紀時代的卡戎龍。</p><p>拱範宮不僅僅是座廟宇,更是一座藝術殿堂,我們值得用美學的角度,好好欣賞廟裡的每一個小小細節。</p>
媒體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