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北港街堡圖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北港街堡圖

北港鎮位居北港溪北岸,舊稱「笨港」、「笨港街」、「笨北港街」,明朝天啟以前之北港,亦曾作為整個臺灣的代表名詞。連雅堂臺灣通史載:「顏鄭開臺,率其黨羽,入北港,築寨以居」。北港是雲林縣二十個鄉鎮之名,最早見於文獻者。

清光緒20年(1894)北港街發生大火,商店及民房燒毀嚴重,導致商業萎靡,直至日本領台後,明治30年(1897),改制為六縣三廳,縣廳下另設辨務署,原北港屬於嘉義縣轄下之北港辨務署。隔年,改制為三縣三廳,撤嘉義縣併入台中縣,台中縣知事設北港辨務署於北港街,重建經濟體系後得以恢復昔日繁景,並建設學校、郵局、市場等公共設施,使得北港當地越來越興盛。大正9年(1920)全台實施地方制度改正,北港地區屬台南州管轄,並設置北港郡,其下的北港街、元長庄、四湖庄、口湖庄、水林庄共計一街四庄皆屬為北港郡統轄。

民國34年(1945)國民政府來台,地方行政制度設置台灣省,北港地區劃為台南縣北港區,就原郡役所改為北港區署,區轄有北港一鎮及四湖、口湖、元長、水林四鄉,民國39年台灣省行政區域重新劃分,撤銷區署改設鄉鎮,北港鎮改隸雲林縣,鎮轄東陽、番溝等二十八里。

本件北港街堡圖是明治37年(1904)完成,同時也是當時大規模土地調查的成果,並在此次土地調查後,臺灣土地有了明確的法邊界,政府機關因而較易掌握空間資訊,便於執行之後的戶口調查,也使得北港的地域邊界區分有了明確的規定。

摘要
<p>北港鎮位居北港溪北岸,舊稱「笨港」、「笨港街」、「笨北港街」,明朝天啟以前之北港,亦曾作為整個臺灣的代表名詞。連雅堂臺灣通史載:「顏鄭開臺,率其黨羽,入北港,築寨以居」。北港是雲林縣二十個鄉鎮之名,最早見於文獻者。</p><p>清光緒20年(1894)北港街發生大火,商店及民房燒毀嚴重,導致商業萎靡,直至日本領台後,明治30年(1897),改制為六縣三廳,縣廳下另設辨務署,原北港屬於嘉義縣轄下之北港辨務署。隔年,改制為三縣三廳,撤嘉義縣併入台中縣,台中縣知事設北港辨務署於北港街,重建經濟體系後得以恢復昔日繁景,並建設學校、郵局、市場等公共設施,使得北港當地越來越興盛。大正9年(1920)全台實施地方制度改正,北港地區屬台南州管轄,並設置北港郡,其下的北港街、元長庄、四湖庄、口湖庄、水林庄共計一街四庄皆屬為北港郡統轄。</p><p>民國34年(1945)國民政府來台,地方行政制度設置台灣省,北港地區劃為台南縣北港區,就原郡役所改為北港區署,區轄有北港一鎮及四湖、口湖、元長、水林四鄉,民國39年台灣省行政區域重新劃分,撤銷區署改設鄉鎮,北港鎮改隸雲林縣,鎮轄東陽、番溝等二十八里。</p><p>本件北港街堡圖是明治37年(1904)完成,同時也是當時大規模土地調查的成果,並在此次土地調查後,臺灣土地有了明確的法邊界,政府機關因而較易掌握空間資訊,便於執行之後的戶口調查,也使得北港的地域邊界區分有了明確的規定。</p>
媒體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