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西螺神社手洗缽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西螺神社手洗缽

來西螺福興宮參拜媽祖,眼尖的朋友可能會發現,面對廟門的右手邊地板上安置了一顆巨大的石頭,正面寫著「奉獻福興宮太平媽」,「螺陽全鎮眾弟子仝叩謝」、「民國卅八年春穀旦」等字樣。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會認為這是戰後初期的文物,但其實這顆石頭的歷史可以再往前追朔到日治時期。

事實上,這顆石頭真正的名稱是「手洗缽」,為日治時期西螺神社的附屬物品,是提供信徒前往參拜神社神祇之前洗淨雙手之用。西螺神社設立於昭和19年(1944)日本殖民統治晚期。二次大戰結束後,遭到國民政府拆毀,剩餘的手洗缽、石燈籠等構件部分被移置於西螺福興宮再利用,不知情的鄉親可能還以為這是石香爐呢!若仔細看手洗缽的背面,仍可以清楚看見書寫「西螺街學校職員生徒學員一同」的石刻文字,為這段歷史西螺神社曾經存在做見證。

摘要
<p>來西螺福興宮參拜媽祖,眼尖的朋友可能會發現,面對廟門的右手邊地板上安置了一顆巨大的石頭,正面寫著「奉獻福興宮太平媽」,「螺陽全鎮眾弟子仝叩謝」、「民國卅八年春穀旦」等字樣。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會認為這是戰後初期的文物,但其實這顆石頭的歷史可以再往前追朔到日治時期。</p><p>事實上,這顆石頭真正的名稱是「手洗缽」,為日治時期西螺神社的附屬物品,是提供信徒前往參拜神社神祇之前洗淨雙手之用。西螺神社設立於昭和19年(1944)日本殖民統治晚期。二次大戰結束後,遭到國民政府拆毀,剩餘的手洗缽、石燈籠等構件部分被移置於西螺福興宮再利用,不知情的鄉親可能還以為這是石香爐呢!若仔細看手洗缽的背面,仍可以清楚看見書寫「西螺街學校職員生徒學員一同」的石刻文字,為這段歷史西螺神社曾經存在做見證。</p>
媒體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