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忠鄉馬鳴山「鎮安宮」五年千歲屬王爺信仰系統。據相關文獻與廟內沿革記載,馬鳴山鎮安宮草創於清康熙年間,光緒13年(1887)因為原有木結構廟宇遭蟲蛀腐蝕,安全疑慮,當地陳國、陳圍兩位為首人士發起倡議重建,遂改建為磚造廟宇。嗣後約略到昭和12年(1937),再度有元長庄境內信徒李于音與管理人蘇看,募款修建正殿和兩側廂房。 馬鳴山「鎮安宮」五年千歲,有一說是「瘟王信仰」的系統,並逐漸演變成對於地方上消災解厄,掃除瘟疫和守護鄉里的神祇。對傳統民間信仰不熟悉者,很容易將「五年千歲」與「五府千歲」信仰體系混淆。實際上兩者並不相同,且「五年千歲」不是五尊神祇,而是總共有12位神祇。12位王爺以地支進行輪值,供奉五年千歲的廟宇,會在寅年、午年、戌年來到的該年進行建醮,也就是每12年之間,三度作醮。每回進行作醮祭儀相隔4年,若連首尾年分計算進去,便是5年一度,故信徒通稱為「五年千歲」,每年由一位王爺輪值。除此之外,對於「五年千歲」來說,關於神名稱謂不加「府」字,譬如「耿姓」的千歲一般稱為「耿千歲」或「耿王爺」。
詮釋資料
摘要
褒忠鄉馬鳴山「鎮安宮」五年千歲屬王爺信仰系統。據相關文獻與廟內沿革記載,馬鳴山鎮安宮草創於清康熙年間,光緒13年(1887)因為原有木結構廟宇遭蟲蛀腐蝕,安全疑慮,當地陳國、陳圍兩位為首人士發起倡議重建,遂改建為磚造廟宇。嗣後約略到昭和12年(1937),再度有元長庄境內信徒李于音與管理人蘇看,募款修建正殿和兩側廂房。 馬鳴山「鎮安宮」五年千歲,有一說是「瘟王信仰」的系統,並逐漸演變成對於地方上消災解厄,掃除瘟疫和守護鄉里的神祇。對傳統民間信仰不熟悉者,很容易將「五年千歲」與「五府千歲」信仰體系混淆。實際上兩者並不相同,且「五年千歲」不是五尊神祇,而是總共有12位神祇。12位王爺以地支進行輪值,供奉五年千歲的廟宇,會在寅年、午年、戌年來到的該年進行建醮,也就是每12年之間,三度作醮。每回進行作醮祭儀相隔4年,若連首尾年分計算進去,便是5年一度,故信徒通稱為「五年千歲」,每年由一位王爺輪值。除此之外,對於「五年千歲」來說,關於神名稱謂不加「府」字,譬如「耿姓」的千歲一般稱為「耿千歲」或「耿王爺」。
是否開放
否
免費入場
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