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照片約拍攝於1980年代,地點在斗六湖山岩園區內的雲林縣忠烈祠。在民國39年10月之前,雲林隸屬台南縣管轄,並沒有設置忠烈祠,直到雲林縣分治之後,縣政府沿用日治時期設立的佛寺「淨土宗平等院」舊址作為忠烈祠,每年的春秋二祭,縣長都會率官員親臨致祭。(地點在現在的斗六圓環三層樓立體停車場)
根據民國44年《雲林縣議會議事錄》的記載,當時議會曾建議將忠烈祠遷建至日治時期的林內神社舊址,因為該地風景優美,視域遼闊,而且「全域面向西方,遙對大陸,緬懷之念,油然而生。」但不知何故,民國52年,第二代忠烈祠最後選擇遷建斗六湖山岩。
從外觀來看當時的忠烈祠為全木造,兩層屋頂,風格近似日式建築,尤其是玄關入口處的懸魚裝飾。
詮釋資料
摘要
<p>這張照片約拍攝於1980年代,地點在斗六湖山岩園區內的雲林縣忠烈祠。在民國39年10月之前,雲林隸屬台南縣管轄,並沒有設置忠烈祠,直到雲林縣分治之後,縣政府沿用日治時期設立的佛寺「淨土宗平等院」舊址作為忠烈祠,每年的春秋二祭,縣長都會率官員親臨致祭。(地點在現在的斗六圓環三層樓立體停車場)</p><p>根據民國44年《雲林縣議會議事錄》的記載,當時議會曾建議將忠烈祠遷建至日治時期的林內神社舊址,因為該地風景優美,視域遼闊,而且「全域面向西方,遙對大陸,緬懷之念,油然而生。」但不知何故,民國52年,第二代忠烈祠最後選擇遷建斗六湖山岩。</p><p>從外觀來看當時的忠烈祠為全木造,兩層屋頂,風格近似日式建築,尤其是玄關入口處的懸魚裝飾。</p>
媒體類型
授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