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臺西鄉五條港安西府張李莫府千歲信仰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臺西鄉五條港安西府張李莫府千歲信仰

清乾隆60年(1795)3月10日晚,海上漁民見五條港外海的海豐島閃爍靈光,待退潮後僅見一艘擱淺竹筏載著香爐與香火神位,上書「張李莫千歲」。當時漁民視為神蹟,遂興建草寮加以供奉。嘉慶11年(1806)在地信眾與行郊集資,倡議於五條港境內建廟,這就是臺西鄉五條港信仰中心「安西府」的由來。

據廟方沿革和戰後文獻,多數認為應是唐帝國「張巡、李泌、莫英」此三位忠臣先賢。但亦有研究認為可能是明末鄭氏的功臣,因為避諱,進而附會於唐之忠烈先賢。此類帶有「先賢功臣」色彩的「千歲信仰」,未見諸於清朝文獻,大致到了日治時期舊慣宗教、祠廟臺帳,才首見記載。

據祠廟名鑑載錄,道光元年(1821)麥仔寮街富豪楊裕「楊長利號」為首,號召周邊人士重修廟宇,並籌組八股信仰圈。道光30年(1850),信眾於海豐島發現一支刻有「張李莫千歲」字樣巨木,傳聞神祇化身老者前往福州購置杉木,以作為廟前旗桿之用。關於「張李莫府千歲」信仰,《臺南州祠廟名鑑》記載為「五條港宮」,戰後海口庄分臺西、東勢兩鄉,才見「安西府」此一名稱

摘要
<p>清乾隆60年(1795)3月10日晚,海上漁民見五條港外海的海豐島閃爍靈光,待退潮後僅見一艘擱淺竹筏載著香爐與香火神位,上書「張李莫千歲」。當時漁民視為神蹟,遂興建草寮加以供奉。嘉慶11年(1806)在地信眾與行郊集資,倡議於五條港境內建廟,這就是臺西鄉五條港信仰中心「安西府」的由來。</p><p>據廟方沿革和戰後文獻,多數認為應是唐帝國「張巡、李泌、莫英」此三位忠臣先賢。但亦有研究認為可能是明末鄭氏的功臣,因為避諱,進而附會於唐之忠烈先賢。此類帶有「先賢功臣」色彩的「千歲信仰」,未見諸於清朝文獻,大致到了日治時期舊慣宗教、祠廟臺帳,才首見記載。</p><p>據祠廟名鑑載錄,道光元年(1821)麥仔寮街富豪楊裕「楊長利號」為首,號召周邊人士重修廟宇,並籌組八股信仰圈。道光30年(1850),信眾於海豐島發現一支刻有「張李莫千歲」字樣巨木,傳聞神祇化身老者前往福州購置杉木,以作為廟前旗桿之用。關於「張李莫府千歲」信仰,《臺南州祠廟名鑑》記載為「五條港宮」,戰後海口庄分臺西、東勢兩鄉,才見「安西府」此一名稱</p>
媒體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