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義德埤竣工碑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義德埤竣工碑

雲林縣諸多埤圳水利建設,像是位在斗南鎮將軍里以崙仔溪為水源的義德埤係在清領時期依俗稱「荷蘭堰」工法所建的草埤(草堰)。清領時期先民大量入墾,開始興建像義德埤的水利工程,這時有與他里霧原住民「業佃合築」方式,或是「官民合築」。

不過當時雲林縣境內多數水利仍因襲早年簡陋草堰結構,在明治31年(1898)「戊戌大水患」,對今日彰雲嘉等縣市造成嚴重破壞後,日本總督府為有效開發臺灣水利灌溉系統,遂引進鋼筋混泥土工程,到了大正11年(1922)更有另一波水利興修。

昭和13年(1938)義德埤再度因颱風豪大雨而沖毀,後為了因應二次大戰爆發,穩定灌溉用水,遂再度進行重修。當時日治時期多數埤圳周邊多無紀念碑。現在所見之碑多數是在民國48年歷經「八七水災」在美援背景下,進行相關水利埤圳設施修復重建時所立。當年在工程完竣後,會豎立紅磚砌圓形底座,四角柱體的碑體,正面陰刻如「義德埤」、「林子埤」、「他里霧埤」等字樣,左上角則有「四十九年重建」,可說是見證臺灣戰後水患與水利工程的修復歷史。

摘要
<p>雲林縣諸多埤圳水利建設,像是位在斗南鎮將軍里以崙仔溪為水源的義德埤係在清領時期依俗稱「荷蘭堰」工法所建的草埤(草堰)。清領時期先民大量入墾,開始興建像義德埤的水利工程,這時有與他里霧原住民「業佃合築」方式,或是「官民合築」。</p><p>不過當時雲林縣境內多數水利仍因襲早年簡陋草堰結構,在明治31年(1898)「戊戌大水患」,對今日彰雲嘉等縣市造成嚴重破壞後,日本總督府為有效開發臺灣水利灌溉系統,遂引進鋼筋混泥土工程,到了大正11年(1922)更有另一波水利興修。</p><p>昭和13年(1938)義德埤再度因颱風豪大雨而沖毀,後為了因應二次大戰爆發,穩定灌溉用水,遂再度進行重修。當時日治時期多數埤圳周邊多無紀念碑。現在所見之碑多數是在民國48年歷經「八七水災」在美援背景下,進行相關水利埤圳設施修復重建時所立。當年在工程完竣後,會豎立紅磚砌圓形底座,四角柱體的碑體,正面陰刻如「義德埤」、「林子埤」、「他里霧埤」等字樣,左上角則有「四十九年重建」,可說是見證臺灣戰後水患與水利工程的修復歷史。</p>
媒體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