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北港集雅軒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北港集雅軒

集雅軒為北管團體,源自北港北管子弟戲團和樂軒,係在咸豐年間,由地方人士蔡及、陳真、吳石等12人參加笨港媽祖遶境活動而發起組成,是笨港頗有名氣的北管子弟戲團。同期還有同屬北管的仁和軒、振樂社、金聲順等;除金聲順外,其餘目前都已解散。早期各個軒舘會相互競爭,所以各館間平時少有互相交流;但因當時金聲順的老師也會來集雅軒教學,也建立了兩館的情誼,,北港地區非常特殊的例子。
早期子弟戲並無會館,行頭放置朝天宮;集雅軒則是被分配在觀音殿,戲服則擺放在在開山廳。其戲服、彩牌、托燈、骨架等文物,皆為精心製作之佳品;至於演練、套戲則須另覓場地。集雅軒經由最初排場、出陣演出,吸收的會員日漸增加,財源穩定後聘請老師教戲,於日治時期打下演戲的基礎。民國39年(1950),集雅軒會務興盛,經濟條件亦佳,於是以館內長老名義買下傳統二落木造民宅現址做為會館使用迄今。本館本來面對蕃簽市古街,但博愛路拓寬時拆去其中一落後,改以較寬馬路為面前道路,而有今日之風貌。入口開放三門,前段作為練習場所,後屏設龕供奉祖師爺西秦王爺-唐明皇,在左邊則奉祀先輩神主牌位。館中奉祀西秦王爺,農曆6月24日是其誕辰,也是聚會過爐的日子。

摘要
集雅軒為北管團體,源自北港北管子弟戲團和樂軒,係在咸豐年間,由地方人士蔡及、陳真、吳石等12人加笨港媽祖繞境活動而發起組成,是笨港頗有名氣的北管子弟戲團。同期還有同屬北管的仁和軒、振樂社、金聲順等;除金聲順外,其餘目前都已解散。早期各個軒舘會相互競爭,所以各館間平時少有互相交流;但因當時金聲順的老師也會來集雅軒教學,也建立了兩館的情誼,,北港地區非常特殊的例子。<br>早期子弟戲並無會館,行頭放置朝天宮;集雅軒則是被分配在觀音殿,戲服則擺放在在開山廳。其戲服、彩牌、托燈、骨架等文物,皆為精心製作之佳品;至於演練、套戲則須另覓場地。集雅軒經由最初排場、出陣演出,吸收的會員日漸增加,財源穩定後聘請老師教戲,於日治時期打下演戲的基礎。民國39年(1950),集雅軒會務興盛,經濟條件亦佳,於是以館內長老名義買下傳統二落木造民宅現址做為會館使用迄今。本館本來面對蕃簽市古街,但博愛路拓寬時拆去其中一落後,改以較寬馬路為面前道路,而有今日之風貌。入口開放三門,前段作為練習場所,後屏設龕供奉祖師爺西秦王爺-唐明皇,在左邊則奉祀先輩神主牌位。館中奉祀西秦王爺,農曆6月24日是其誕辰,也是聚會過爐的日子。<br>
媒體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