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群體醫療執業中心

四湖示範衛生所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這張照片是民國70年代的四湖示範衛生所的照片,在民國69年11月11日落成,雖然這棟建築裡面只有2層樓、7張病床、3位醫師、3位護士、1台X光機、2架手術台,卻是當時全台灣最好的衛生所,猶如一間小型醫院,當時的四湖衛生所也反映了衛生所相關制度的轉變。

土庫鎮群體醫療執業中心開幕剪綵典禮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2020年初,因為武漢肺炎,全世界陷入了口罩搶購熱潮,台灣政府當機立斷實施實名制領取口罩,民眾可持健保卡至特約藥局領取口罩,在沒有特約藥局的地區,衛生所也提供這項服務。都市區的年輕人對於衛生所一詞可能比較陌生,但事實上衛生所對於偏鄉地區的醫療資源是非常重要的。

崙背鄉群體醫療執業中心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這張照片攝於民國75年5月,不過除了從衛生所退休的醫事人員之外,多數人對於群體醫療執業中心已經沒有太深的印象,談起來還是會直接說是衛生所,不過群醫中心在當時醫療人員與設備仍不夠普及時,確實為偏鄉地區帶來許多的好處,至少那些曾經接觸過群醫中心基層衛生所人員是這麼認為的。

四湖鄉群體醫療中心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群體醫療執業中心是行政院衛生署為了提升偏鄉地區的醫療保健服務水準,方便民眾就醫、轉診,從民國72年7月開始以鄉鎮衛生所為單位,配給衛生所必要的醫療保健設備,尤其是救護車,並且讓各地教學醫院醫師支援衛生所,開辦門診業務。

台西鄉群體醫療執業中心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台西鄉群體醫療執業中心成立於民國76年,與台西鄉衛生所合一,而成為群醫型衛生所。所謂群體醫療中心是在民國70年初期時由行政院衛生署署長許子秋所提出,他為了改善偏鄉地區衛生所醫護人員不足的問題,除了要求教學醫院的公費生到偏鄉服務之外,還採取醫事人員分潤制度。醫療中心的收入扣除掉成本之後,醫師可分得8成,而其他護理人員可以分得2成,打破了原衛生所醫療人員固定薪資的型態。

口湖鄉群體醫療執業中心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口湖鄉群體醫療執業中心在民國77年成立,這已經是雲林縣第8個群體醫療執業中心,亦即從該政策推動至今,雲林已有三分之二鄉鎮有群醫中心。所謂群醫中心是是行政院衛生署署長許子秋所提出,在民國60、70年代偏鄉地區醫療匱乏已成為相當嚴重的問題,許子秋為了改善偏鄉地區醫護人員不足,除了要求教學醫院的公費生進到偏鄉服務之外,還採取醫事人員分潤制度。

元長鄉群體醫療中心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民國70年初期,行政院衛生署署長許子秋提出群體醫療執業中心的概念,改革最大的地方有兩處,一處是以教學醫院支援偏鄉地區鄉鎮的衛生所,並由衛生署提撥經費充實衛生所的醫療設備以及救護車。另一則是採取分潤制度,中心的收入扣除掉成本之後,醫師可分得8成,而其他護理人員則可以分得2成,打破了原衛生所醫療人員固定薪資的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