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草嶺

草嶺一角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草嶺從林恆生到許文志兩任縣長,歷經16年的時間,不斷向中央以及省府爭取開發經費,修建草嶺公路,規劃草嶺、石壁風景遊樂區,投入的經費不下5億,這已經是60年代雲林縣1年總稅收的金額,可見雲林縣當時對於開發草嶺寄予厚望,讓草嶺帶動雲林縣的觀光發展。

西螺交流道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民國50、60年代的雲林其實是相當熱鬧的地方,草嶺是當時台灣很重要的風景區,林內有天元莊,也是當時少數設施設備比較先進的遊樂園,北港的朝天宮是宗教聖地,而西螺的醬油在西螺大橋開通後,成為台灣來中部旅遊時很重要的伴手禮。不過雲林逐漸地不像過去那樣興盛,雲林工商業一直沒發展起來,當年斗南農改場雲林試驗場要設在雲林就被雲林縣議會大力否決,理由是拒絕雲林成為農業縣市,要發展工業。

古坑草嶺梅山兵工紀念碑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草嶺地區因為地質因素在歷史有文字記載便有4次形成堰塞湖的記錄。其中對近代影響較大,也可說跨越兩個政權,莫過於昭和16年(1941)因為「中埔大地震」所形成的堰塞湖。根據早年文獻,國民政府來臺後曾想將「草嶺潭」堰塞湖在下游的梅山、斗六、古坑山峰一帶築起人工大壩,興建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