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嘉南大圳

嘉南大圳濁幹線制水閘門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嘉南大圳濁幹線的圳水引自濁水溪,但因濁水溪含沙量相當高,為了避免圳渠日積月累後,遭到嚴重淤積,工程師八田與一遂決定在現今雲林縣林內鄉設立三個水門來取水。此三座水門分別是第一水門、第二水門和中圍仔第三水門。

透過水門制水閘的啟閉和導水路、跌水工等,將濁水溪水引入圳渠當中,半途經過匯聚沉澱,最終才再導入濁幹線。

嘉南大圳水利灌溉系統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嘉南大圳可說是近代臺灣最為重大的水利建設計劃,也和臺灣總督府設定「工業日本,農業臺灣」的政策有關。最初在大正6年(1917)由臺灣總督府土木部工程技師八田與一提出「官佃溪埤圳計畫」。嗣後於大正9年(1920)9月以該區域涵蓋當時嘉義廳、臺南廳轄下之故,故命名為「嘉南大圳」。嘉南大圳灌溉渠道主要分為幹線、支線和分線三種,總長度約1,410公里。

嘉南大圳濁幹線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臺灣在大正6年(1917)的時候,由當時台灣總督府土木技師八田與一提出「官佃溪埤圳計畫」,大正9年(1920)因所涵蓋當時嘉義廳、臺南廳轄境,故將此水利建設命名為「嘉南大圳」,可說是日治時期影響臺灣相當重要的水利系統。

嘉南大圳水利組合虎尾郡部辦公廳舍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過去的虎尾鎮新生路與民生路的交叉轉角處,有一片佔地相當廣闊的建築群,那是屬於「嘉南大圳水利組合虎尾郡部」辦公廳舍和員工眷屬宿舍。嘉南大圳原稱為官佃溪埤圳,台灣在日治時期1920年代最重要水利工程之一,而「嘉南大圳水利組合虎尾郡部」為管理虎尾郡轄下地區嘉南大圳相關事務的機構,其前身為「公共埤圳嘉南大圳水利組合虎尾郡部」,戰後改組為雲林農田水利會虎尾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