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虎尾糖廠同心公園創新全莖苗機械種蔗紀念碑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虎尾糖廠同心公園創新全莖苗機械種蔗紀念碑

虎尾糖廠同心公園內靠近河堤鐵橋邊豎立一座相當大的紀念碑,正面是浮雕圖案,背後則是記載相關事蹟的緣由。此面紀念碑名為「全莖苗機械種蔗紀念碑」,記載了一段臺灣戰後農業科技發展的大躍進。過去臺灣種植甘蔗皆以「雙芽苗」方式,但是想從許多的甘蔗中獲得一株雙芽苗,必須經過「剝葉、調苗、採苗、選苗」等繁雜程序,相當費時費力。這些複雜程序需仰賴大量人工,當時臺灣正邁入工商業社會,農村勞動力逐年短缺,影響到整個糖業的發展。

「全莖苗機械種蔗」技術的開發,使得種植甘蔗比起過去省工、省錢、產值又高,短短幾年便取代傳統雙芽苗,成為臺灣主要甘蔗種植方式,也是臺灣現代農業史上相當重要的改革與進步,因而有設立紀念碑的想法。當時虎尾糖廠總廠長高群育找雲林縣相當知名的陳靜男老師製作。陳靜男將此項農業科技的歷史透過浮雕的方式予以呈現,採用油畫顏料刷上古銅色,固定在鋼筋混泥土的底座上。民國71年(1982)10月25日此座「全莖苗機械種蔗紀念碑」完工。該面紀念碑位在公園最後方,一般去公園散步的遊客很少走到那裡,也不容易發現它的存在。即使走到那邊,對於此段臺灣農業技術的改良歷史多數人幾乎是全然無知,殊為可惜。

摘要
<p>虎尾糖廠同心公園內靠近河堤鐵橋邊豎立一座相當大的紀念碑,正面是浮雕圖案,背後則是記載相關事蹟的緣由。此面紀念碑名為「全莖苗機械種蔗紀念碑」,記載了一段臺灣戰後農業科技發展的大躍進。過去臺灣種植甘蔗皆以「雙芽苗」方式,但是想從許多的甘蔗中獲得一株雙芽苗,必須經過「剝葉、調苗、採苗、選苗」等繁雜程序,相當費時費力。這些複雜程序需仰賴大量人工,當時臺灣正邁入工商業社會,農村勞動力逐年短缺,影響到整個糖業的發展。</p><p>「全莖苗機械種蔗」技術的開發,使得種植甘蔗比起過去省工、省錢、產值又高,短短幾年便取代傳統雙芽苗,成為臺灣主要甘蔗種植方式,也是臺灣現代農業史上相當重要的改革與進步,因而有設立紀念碑的想法。當時虎尾糖廠總廠長高群育找雲林縣相當知名的陳靜男老師製作。陳靜男將此項農業科技的歷史透過浮雕的方式予以呈現,採用油畫顏料刷上古銅色,固定在鋼筋混泥土的底座上。民國71年(1982)10月25日此座「全莖苗機械種蔗紀念碑」完工。該面紀念碑位在公園最後方,一般去公園散步的遊客很少走到那裡,也不容易發現它的存在。即使走到那邊,對於此段臺灣農業技術的改良歷史多數人幾乎是全然無知,殊為可惜。</p>
媒體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