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斗南他里霧埤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斗南他里霧埤

斗南鎮將軍里境內有座「他里霧埤」,是斗南鎮東南側清領時期以迄戰後初期,相當重要的灌溉和飲用水來源,而且至今依然是當地重要的灌溉水源。據大正5年(1916)出生的耆老指出,早期僅是一座簡易土埆和牛糞、稻草築起來的「草埤」,藉以攔截大湖口溪水源,與將軍崙埤圳相通。

受訪耆老指出最初稱「舊社埤」,也有稱「番仔埤」,主因是斗南鎮以前是稱為「他里霧社」番社所在地。睽諸文獻,清康熙56年(1717)諸羅縣令周鍾瑄所主纂《諸羅縣誌》〈水利篇〉清楚記載「他里霧番仔埤」康熙50年(1711)便已興築。可見更早之前便有漢人聚落在此集結成莊。

日治初期,臺灣總督府頒訂《公共埤圳規則》,將重要水利設施納歸國家所管轄,並進行相關設施的改善。明治41年(1908)以「斗六廳告示第5至15號」,將將軍崙埤、舊社埤整併,透過堰堤改築,擴大截水面積,並進一步更名「他里霧埤」。

摘要
<p>斗南鎮將軍里境內有座「他里霧埤」,是斗南鎮東南側清領時期以迄戰後初期,相當重要的灌溉和飲用水來源,而且至今依然是當地重要的灌溉水源。據大正5年(1916)出生的耆老指出,早期僅是一座簡易土埆和牛糞、稻草築起來的「草埤」,藉以攔截大湖口溪水源,與將軍崙埤圳相通。</p><p>受訪耆老指出最初稱「舊社埤」,也有稱「番仔埤」,主因是斗南鎮以前是稱為「他里霧社」番社所在地。睽諸文獻,清康熙56年(1717)諸羅縣令周鍾瑄所主纂《諸羅縣誌》〈水利篇〉清楚記載「他里霧番仔埤」康熙50年(1711)便已興築。可見更早之前便有漢人聚落在此集結成莊。</p><p>日治初期,臺灣總督府頒訂《公共埤圳規則》,將重要水利設施納歸國家所管轄,並進行相關設施的改善。明治41年(1908)以「斗六廳告示第5至15號」,將將軍崙埤、舊社埤整併,透過堰堤改築,擴大截水面積,並進一步更名「他里霧埤」。</p>
是否開放
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