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空間、地域與遷徙

鐵國山事件與芎蕉腳警察官吏派出所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林內鄉重興村舊稱「芎蕉腳」,重興派出所後方,有棟興建於日治昭和年間的「斗六郡芎蕉腳警察官吏派出所」。該幢外觀看來素樸,採取鋼筋混泥土建築,屋頂覆以黑瓦,牆體採細沙石秀面的建築。不過此區警察派出所早於明治年間便已設置,主要是應付各地諸多武裝抗日不斷地蜂起。

麥寮三盛村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三盛村位於麥寮鄉西北方,北隔濁水溪與彰化大城鄉遙遙相對,昔日村內有三盛、中山、許厝寮等三個主要聚落,後台塑六輕工業區填海造陸,使三盛躍為麥寮鄉面積最大的村子。

因六輕帶來大量人口增長,民國103年7月1日雲林縣政府正式將許厝寮、中山及六輕廠區由三盛村劃出,成立中興村,原本的三盛村則範圍大幅縮水,只剩下本庄。

雲林縣復健青年協進會讎天地以開基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有人認得出來照片中的建築物在哪裡嗎?1985年6月12日立案通過的雲林縣復健青年協進會,是雲林縣第二個由殘障者自發性組成的殘障福利團體。創會初期受限於經費拮据,各項會務行政工作以及運作不足之經費,皆由創會理監事各就所長無償分攤。會所更是難所底定。每遇法令規定必須召開的各種例會活動,只能逐茶水咖啡食物而居,輪流在各個理監事所居處的鄉鎮,尋覓著無障礙空間較佳的飲食店家,做為開會、聯誼地點。

興南大橋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在虎尾,若提到橋梁,第一反應肯定是聯想到赫赫有名的虎尾鐵橋。但其實還有一座橋,也非常重要及隱含著有趣的故事背景,那便是連接興南里跟市區的交通要道--興南大橋。

麥寮鎮東宮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麥寮鎮東宮,廟址位在麥寮中山路上,主神奉祀北極玄天上帝,同時也有觀音佛祖、玉皇大帝、關聖帝君、太上老君、湄洲媽祖、中壇元帥、等神祉。從廟方的沿革誌來看,鎮東宮可推溯回清康熙年間所成立,由一名在海豐港經商的福建泉州人佩請玄天上帝神像來台。後因其要返回泉州,神祇便交由當時麥寮街慶泉商行的林春信、林春楚等人,供奉於家中祭祀。

台西商港規劃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幾年一輪,麥寮港欲改制為國際商港的議題,就會浮出水面成為眾人討論的熱門話題之一。先遑論麥寮港的使用規範裡頭,是否有產業創新條例草案,明訂隸屬於六輕專屬的具體事實,這種漁港或工業港,討論是否改制為國際商港的情形早有濫觴。台西港,除了在民國60年代間與箔子寮漁港相互競爭作為馬公對渡的口岸之外,也曾發生過改制為商港的討論。

斗南石龜溪聚落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晚近有部分學者主張,當今斗南鎮「石龜溪聚落」一辭的由來,乃是因為早先來自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石龜村瑤林的人士,瑤林基本以「許姓族裔」佔絕多數。但石龜溪聚落「許姓族裔」人士卻相當少,因此該說法的機率相當低。 斗南鎮石龜溪聚落早出現在清康熙年間諸多方志或輿圖。不論《臺灣府志》或是《諸羅縣志》,或是《雲林縣采訪冊》都有記載,顯見漢人進墾的歷史相當早。

斗南石龜溪本莊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根據早年省文獻會林衡道先生的調查觀點:「石龜溪乃福建省漳州移民所開發,清朝時期更是位於南北交通往來重要孔道之一,當時據說市況相當繁華熱鬧。今日雲林縣斗南鎮的石龜里、石溪里一帶,可說是早期繁華市街的遺跡。據當地耆老所說;昔日的街道所在地,乃自現今嘉義市北門一帶途經石龜溪,通往斗六門湖山巖、林圯埔德山巖與草鞋墩等深山丘陵地區,然後進入內山的重要交通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