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空間、地域與遷徙

光緒20年北港街王國華等捐納順直水災稟文抄本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本件文書是紀雅博先生所藏,為1894年(光緒20年)12月13日,北港街職員王國華、吳嘉緝、貢生蔡慶麟等三人給雲林縣知縣稟文抄本,錄寫者為北港清末秀才吳采修。

本件稟文提到,這一年五月,直賑局委員蒞臨笨港勸民眾捐納「順直水災」(順天府、直隸省),王國華等三人循例遵捐,王國華捐直隸州左堂(縣丞別稱)及請曾祖父六品封典,吳嘉緝捐監生加縣丞,蔡慶麟捐監生。

他里霧大旅社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這張照片攝於1980年代初期,地點在斗南火車站附近,照片中的他里霧大旅社現今仍在。從照片可看出他里霧大旅社當年興建的規模不小,5層樓高,推開式氣窗,冷暖氣都有的中央空調,房間數高達60間。從旅社外停放的汽車可知,這間大旅社在當年是斗南地區很高檔的旅社。

口湖水井村水首三大王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道光25年(1845)農曆6月7日、8日,台灣西南沿海爆發一場豪雨,引發海水倒灌,許多沿海村庄遭大大水無情吞噬,當時官員的勘災奏摺記載,「惟近海之下湖、蚶仔寮、黛仔挖、新港、無尾墩、蝦仔寮、下崙仔、泊仔寮、竹笛寮等九莊,地勢較低,當風雨洶湧之時,海水沸騰,汪洋莫測,俄頃之間,九莊悉為巨浸。其民人之淪入大洋者,無從稽核,撈獲海邊及內港一帶遺屍二千三百人。」

斗南他里霧埤堰堤改修紀念碑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斗南鎮將軍里,大湖口溪流域,清康熙56年《諸羅縣志》已有「他里霧番仔埤」,這可謂斗南鎮東北郊區域最早的水利建設,使得諸多人士將「他里霧番仔埤」與日後「他里霧埤」混淆。透過爬梳清領時期方志和采訪冊,與日治時期公文書綴發現,當今他里霧埤因明治41年(1908)〈公共埤圳規則〉由「將軍崙埤、舊社埤」兩座予以整併。

溝壩舊分駐所棟札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斗六市溝壩里溝壩聚落在地人俗稱「溝仔垻」,所謂的「垻」乃是水利設施,用以分流控制水圳灌溉的設施。而此處過去曾有座「溝壩派出所」,興建於昭和12年(1937),戰後,溝壩派出所在民國97年被認為建築過於老舊窄隘而有改建之議,此舉遭到原地主後代非議,而要求返還土地,返還後不久,「溝壩派出所」即遭到拆除,而灰飛煙滅。

北港水道唧筒井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北港地近海濱,原即缺乏飲用水,在大正9年(1920)設郡之後,人口漸次增加,加上各地來北港朝天宮進香及大日本製糖工場的關係,往來行旅絡繹不絕,為了取得安全衛生的飲水,北港郡役所和北港街役場當局,遂決定於北港溪畔設立水道,直接汲取北港溪水過濾後,儲存至水塔,輸送到家戶。

台西鄉安西府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臺西鄉五條村境內的五條港聚落信仰中心「安西府」,主祀「張李莫府千歲」。最初於清乾隆60年(1795),由當地漁民見港外海豐島上閃爍靈光,一艘擱淺竹筏乘載香爐和粗布縫製的香火,上書「張王爺」字樣,遂將香火迎回搭建草寮於島上奉祀。迨至嘉慶11年(1806),周邊信眾有鑑於前往海豐島祭祀不甚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