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中央市場

字紙爐腳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清代北港地區,貿易興盛,郊商士紳多,位於市鎮繁華處多會建有一座惜字亭。早期讀書人不敢把有文字的紙張隨意丟棄或拿去擦污物,必須集中在一起然後拿去焚化,以免踐踏文字、對倉頡先師不敬而致不會讀書識字。清代無論大城、小鄉多設有敬字亭,在北港地區,總有一兩位發願人,擔著紙簍,紙簍旁貼”敬惜字紙”紅紙條,到大街小巷收字紙。敬字火化的字灰,美其名為聖蹟。經過一段時間後。

中央市場(北港街市場)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中央市場位於朝天左前方,面臨宮口街(中山路)。明治38年(1905)建「北港街市場」為竹仔廊。昭和8 年(1933),北港街長蘇顯藜時將北港街市場大改建為8棟,在擴大市場預定地中之小西天阿彌陀寺及張王爺益安館,遷至今小西天處。國民政府來台後改為「北港中央市場」,北港人習慣稱為「第一市場」。

豬砧後中央市場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豬砧後,位於朝天宮廟前之中央市場內東邊,面臨益安路。大正初年(1912)蘇顯藜作街長時,建一北港街市場,即今中央市場前身,但規模不大。到了昭和8年(1933)時,北港街市場改建擴大,把中央市場豬砧這塊地征收。這塊地北段原有小西天,南段有益安館(王爺館),遷移至今阿彌陀寺小西天處與養濟院合建,所以豬砧後這塊地有二廟小西天與益安館。

虎尾第一公有零售市場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虎尾鎮第一公有零售市場原名「虎尾街小賣市場」,又名中央市場,是現今虎尾鎮內最古老的傳統市場,位置在中正路、新興路、福民路、中央街四條街道所包圍的區域內。本市場的興建和日治時期虎尾市街的現代化和繁榮有著密切的關係,昭和8年(1933)虎尾庄升格為虎尾街,人口愈多,商業日盛,原有的虎尾市場樑柱遭白蟻蛀蝕腐朽,狹隘不敷使用,且緊臨運糖鐵道,顧客來往穿越相當危險,虎尾街役場遂興起了改建的計畫。

西螺果菜市場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如果回到民國41年那時候,會有人想到西螺果菜市場的面積會從當初的120坪變成今天的6公頃嗎?西螺果菜市場剛成立時面積僅僅只有120坪,位置則在現今中央市場一帶。隨著需求的增加,在民國50年搬遷至建興路上,並把營運空間擴大到1200坪,民國67年再度擴建至3000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