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劉銓芝

幻木町與張呈遠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照片中人是張呈遠,1980年(民國69年)在雲林古坑出生,高中之前都在雲林,音樂的啟蒙則是在西螺農工的國樂社,大學時離鄉背井並正式接觸音樂,主修長笛,畢業後就加入高雄的樂團,原以為從此此生就在樂團演奏中度過,但在7、8年後自己的未來產生懷疑,辭掉原來的工作,只想回到雲林來,希望用音樂的專業為家鄉做點什麼事。

太日樂集海神音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由張呈遠作曲的海神音一推出就受到高度的關注,也成為太日樂集日後常演奏的曲子。雲林各地的媽祖文化形塑出雲林的文化底蘊,從這裡衍生各種工藝匠師,廟會藝陣相互編織成民間的藝術與傳統習俗,從過去影響到現在。北港朝天宮、西螺廣福宮、福興宮,水林和土庫的順天宮,斗南的順安宮以及其他媽祖廟無一不是在地人民的精神寄託與文化根源。

布袋戲與太日樂集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北管名師蘇仁義說,這裡要用力小聲吹,所有人都愣住了,用力不是會變大聲嗎?如何可以用力小聲吹?這就是北管的奧妙。不像西方樂理有著明確的音符、節奏,無論是教北管還是學北管的人,一開始就得進行心靈的溝通,試著去理解北管的音樂世界。

2012雲林行腳—交響兒童夢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從2007年開始「角聲響起」,到2011年「雲林傳技藝 城鄉舞風情」,一直都是遵循著依開始辦理的初衷,以找回廟口的傳統技藝表演形式,讓參與民眾重回早年的生活情境。也許是這樣的想法很受歡迎,或者是像這樣的高品質表演很受歡迎,但總之雲林行腳下鄉巡演不管演到哪,總是有爆滿的觀眾,也表示雲林在文化藝術表演方面的市場需求其實不低。

雲林行腳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2007年有一小群人聚在一起,一位是雲林縣文化局長劉銓芝,侯漢聰科長以及局裡的許文銘等同事,他們閒聊著如何讓藝文活動更有特色,如何在各鄉鎮點燃傳統技藝表演的火苗,如何讓雲林縣優秀的文化表演團體有個舞台,讓這些團體被看見。在短短的時間討論下,他們激盪出最有創意的點子—「雲林行腳」,這個活動名稱是由那位科長提出的,很棒的名字。

2017雲林行腳—聽老歌、看囝仔戲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如果一個活動從2007年開辦以來都維持差不多的形式,表演者或團體也大同小異,觀眾的熱情是否會消退?聽到一成不變的批評,不免會質疑自我,是否要改變?所以2017年的雲林行腳很特別,過去是在廟口演出,2017年將表演場地從廟口移到學校內和文化中心,表演方面也改變了內容和形式,上半場是音樂,下半場是以舞蹈表現的兒童戲劇,這張就是2017年雲林行腳開始巡迴前的記者會照片。

2016雲林行腳—燈火傳薪在雲林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雲林行腳走過10個年頭,每個鄉鎮市至少巡演過5次,為較少有藝文活動的鄉鎮帶來一次又一次深耕在地文化的養分。2016年雲林行腳為了幫雲林台灣燈會暖身,特別企劃「燈火傳薪在雲林」主題,邀請雲林縣無形文化資產,藝閣製作技術保存者顏三泰老師參與活動,讓民眾再度看到花燈與藝閣這兩項雲林特色。

雲林縣歷史建築虎尾郡守官邸與合同廳舍調查研究計劃報告書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雲林縣歷史建築虎尾郡守官邸與合同廳舍調查研究計畫報告書」是雲林縣政府委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執行,並出版成果報告書。計畫由鍾松晉主持,劉銓芝、蘇明修共同主持。本書對於虎尾郡守官邸和虎尾合同廳舍的歷史及建築有詳細的調查,並提出修復規畫與經費概算,也在最後收錄測繪圖集,為將來兩棟建築的修復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