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崁頭厝圳

吳義陣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崁頭厝圳與周邊聚落像是大湖口、麻園等莊頭與吳氏家族有緊密的關係。清乾隆元年(1736),吳家四兄弟便自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金山鄉永豐里里通堡碧溪村渡臺,落腳於當今古坑崁頭厝、竹山藤湖、嘉義山仔頂和斗南新莊一帶拓墾。至於吳義陣,根據吳威禮、吳桂春於民國61年(1972)所編纂「吳姓及吳家遷臺沿革」以及民國94年(2005)由吳澄泉所蒐集編撰「吳家族譜資料」中的記載,其為吳家第一房派下第17世。

瀧野平四郎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大正年間群馬縣高橋市的地方報「群馬日報 」有一篇〈水道之恩人瀧野平四郎〉的報導,內容敘述在台灣斗六郡嵌頭厝圳的興建過程與評論,報導內容提到,上州人巡查瀧野平四郎,駐在當時嘉義市的偏僻村落,村落的用水依賴貯水池的水,作為煮飯、洗滌之用。……,大正10年(1921)瀧野先生上任之後,發現這樣水質不乾淨,村民容易感染致病。因此向村民打探,何處可以做為水源地,以利簡易水道系統的鋪設。

雲林縣古坑鄉崁頭厝圳文史基礎調查暨測繪紀錄成果報告書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雲林縣古坑鄉崁頭厝圳文史基礎調查暨測繪紀錄成果報告書」是由雲林縣政府委託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執行「雲林縣古坑鄉崁頭厝圳文史基礎調查」所編著的成果報告書,由丁澈士計畫主持,林思玲共同主持,沈沐蒼協同主持。本書對於崁頭厝圳的歷史有非常豐富的調查資料,而崁頭厝圳利用溪床下埋設集水暗渠取水的工法,是非常特殊的水利工程設計。

古坑崁頭厝圳堰堤新設紀念碑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民國104年(2015)11月,山本厚修夫婦帶著瀧野千枝子託付的資訊和老照片,來到古坑鄉公所,透過公所農經課課長孫旺田,先是拜會鄉長黃意玲,再前往雲林農田水利會,拜會林文瑞會長,為的是讓崁頭厝圳的紀念碑能夠重見天日。在農田水利會和鄉公所的協助下,此行雖然未能找到最初在大正10年(1921)所立石碑文,但至少找到在昭和8年(1933)的「崁頭厝圳堰堤新設紀念碑」。

古坑崁頭厝圳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崁頭厝圳最初的記載見諸於文獻,是清光緒20年(1894)由倪贊元主纂「雲林縣采訪冊」。書中「打猫東頂堡」「水利篇」寫道,崁頭厝圳在縣南十五里。從大湖口引大湖口溪之水,流出崁頭厝洋,灌田八十餘甲。然而,崁頭厝聚落的開發,根據「清莊聯會銜碑」所載,應在清乾隆年間便已經有漢人先民渡海拓墾。

古坑崁頭厝圳堰堤受害修復紀念碑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有關日治時期崁頭厝圳的事蹟雖多,但許多仍是口耳相傳。附近耆老就指出說,「崁頭厝圳」在其阿祖的年代便已經存在,那時台灣尚未割讓給日本。當時受訪的八十多歲阿伯等人說道,目前所見的崁頭厝圳是在其父執輩那一代,約略在日治時期所興建,據聞曾有一座更大的紀念碑,但一直沒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