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戰後時期 (1945~)

民國75年大甲鎮瀾宮北港進香祝壽大典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大甲媽祖進香」是台灣規模最大的進香活動,每年均吸引數萬人參與,2010年更由文化部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

民國63年由作家黃春明擔任導演,攝影師張照堂運鏡的「大甲媽祖回娘家」紀錄片一播出,許多媒體、學界、藝文界也開始注意到大甲媽祖進香,並大量採用「大甲媽祖回娘家」作為進香的代稱。

麥寮鎮東宮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麥寮鎮東宮,廟址位在麥寮中山路上,主神奉祀北極玄天上帝,同時也有觀音佛祖、玉皇大帝、關聖帝君、太上老君、湄洲媽祖、中壇元帥、等神祉。從廟方的沿革誌來看,鎮東宮可推溯回清康熙年間所成立,由一名在海豐港經商的福建泉州人佩請玄天上帝神像來台。後因其要返回泉州,神祇便交由當時麥寮街慶泉商行的林春信、林春楚等人,供奉於家中祭祀。

林業試驗所中埔研究中心四湖工作站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四湖海岸林工作站,位於雲林縣四湖鄉林厝村,北臨虎尾溪出海口。由於此地是臺灣本島西部濱海的中心,屢遭冬季東北季風及夏季颱風嚴重侵襲,加上強風、鹽霧和飛砂的影響,海岸防風林的建造非常困難。民國82年,為加強環境保護林之研究與推廣,設置四湖工作站專責海岸防風林之研究,並積極推動成為海岸林經營示範基地。

台灣鯛與口湖生產合作社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台灣鯛,前身稱呼為吳郭魚,是一種起源於吳振輝、郭啟彰等人,於民國35年從新加坡引進莫三比克品種養殖。原先經濟價值不高,經台灣水產技術不斷改良後,成為全台養殖量最大的魚種,產值超過10倍。因其為慈鯛科,在2002年由台灣鯛協會與農委會漁業署命名為台灣鯛。

台西商港規劃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幾年一輪,麥寮港欲改制為國際商港的議題,就會浮出水面成為眾人討論的熱門話題之一。先遑論麥寮港的使用規範裡頭,是否有產業創新條例草案,明訂隸屬於六輕專屬的具體事實,這種漁港或工業港,討論是否改制為國際商港的情形早有濫觴。台西港,除了在民國60年代間與箔子寮漁港相互競爭作為馬公對渡的口岸之外,也曾發生過改制為商港的討論。

鳳陽開口獅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老塗獅獅陣,除了因有白鶴陣等多樣藝陣而顯得特殊之外,在獅頭部分更是獨樹一格,形成台灣的特色獅頭-鳳陽開口獅。其特色為顯眼的金黃色獅頭、毛茸茸的獅身,目前老塗獅武館仍保留著1960-2018年之間的歷代獅頭,可看出從初期的青色、紅色、黃色代表五行的獅頭,到後來以黃色為底的獨特造型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