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陳大慶

農牧漁混合綜合經營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在民國50年末、60年初在雲林縣曾大力推動一個實驗型計畫「農牧漁混合綜合經營」,簡單來說就是將飼養家禽家畜的排泄物排放到魚池之中,而這些氮肥又會刺激水中浮游生物以及植物的成長,並作為魚類的養分,而魚的排泄物混雜家禽畜的池中泥土則又能成為農地的肥料。套句現在話語來說,就是一種循環經濟。

李煥與農化場和雲林農業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農化場的開工有多重要?民國61年4月8日興建於莿桐鄉的台灣省農會附設各級農會農化廠舉辦開工典禮,由當時省主席陳大慶剪綵,省黨部主委李煥及省農林廳長張訓舜按鈕,縣長廖禎祥、議長林恆生到場觀禮,其他的受邀地方人士就更多了。此照片是活動結束後李煥與林恆生的合影,李煥是國民黨菁英,也擅長組織工作,而農化場不失為好的組織場域。

省府主席陳大慶聽取雲林縣建設報告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台灣在早期政治體制中,由於堅持中國大陸為叛亂地區,所以強調治權包括中國大陸。因此在政府體制上就有中央、省以及縣市等三級單位。其中中央與省府實際管轄範圍幾乎一樣,但由於按照政府體制,省為縣市之上級機關,因為資源的分配多掌握在省府以及省議會的手上。當時享握有實權的政治人物會參選省議員,而非立法委員。

陳大慶視察雲林縣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從日治時期的各項公共建設以及水利工程大幅改變雲林區域的地形地貌,尤其是境內河川受到控制之後,也連帶影響雲林縣海岸線的景觀與生態。不過這樣的環境思潮在當時尚未普及,此外亦非施政的重要優先事項。然而長久下來,河川、生態與地形地貌的改變確也造成嚴重的問題,河川帶來的沖積砂粒不再能補充,雲林海岸線受到海水潮流的沖刷,部分區域甚至已接近地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