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日治時期 (1895~1945)

黃篆與黃爾璇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黃篆,鄉勵吟社的創辦人之一,又有鄉勵七子之稱,生於1901年,9歲進入蔦松私塾,拜李冠三及李盾為師,後又到求德軒師事李西端。黃篆國學深厚,但青年適逢清末日治,無法如董拱求得功名,因此只能四處授課,講學四方。國民政府來台後受北港農工聘為國文老師。53歲參選水林鄉第二屆鄉長,並連任。

曾人潛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曾人潛,明治31年(1898)8月12日生,為曾席珍之子,其岳父蔡然標為清末秀才,日治時期曾擔任街長、區長,也曾為朝天宮管理者。大正9年(1920)任北港青年會會長,大正14年(1925)任水林庄長,昭和3年(1928)配授大禮章,昭和10年(1935)任北港信用組合理事,昭和11年(1936)當選臺南州會議員,是一位前途似錦的政壇明日之星。

蔡秋桐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蔡秋桐(西元1900-1984年),日本統治時期的台灣作家,筆名愁洞、 巨人也、秋洞、秋闊、蔡落葉等;出生於雲林縣元長鄉的五塊村,幼時曾入私塾學過漢文,正式學歷僅公學校畢業,因家居偏遠即未再升學。在公學校畢業時,已年屆22歲。大正11年(1922)畢業後,以鄉村少見的知識分子身分,當了保正任村保正兼製糖會社原料委員,總歷23年之久,熟悉農民在殖民暴政下的苦難,因此作品也多反應下層人民生活。

張清輝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張清輝,本名啟,字清輝,一字志成,雲林縣水林鄉人。生於大正9年(1920),歿於民國79年(1990)。張清輝幼從口湖宿儒李西端、水林鄉黃篆兩夫子同遊,研讀國學,頗有心得。18歲即入鄉勵吟社,25歲入民聲吟社,亦加入石社等,30歲曾自組潮聲吟社,後又入麗澤吟社。日治時期曾於私塾講授漢文,戰後則於水林鄉公所任職,後再調任嘉義市政府,直到民國73年退休。

黃篆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黃篆,字瘦峰,又字天篆,以字行。生於明治34年(1901),歿於民國63年(1973)。黃篆自幼即入北港宿儒李西端帳下習漢文,精熟詩文。待其藝成,便在尖山、蕃薯厝等地教授漢文,於日治時期為保存漢學而努力不輟。昭和8年(1933)元旦時,和曾人杰、邱水謨等人共組鄉勵吟社,為鄉勵七子之一。不過他在創立鄉勵吟社前,曾加入過麗澤吟社,並與岱江吟社林友笛、汾津吟社洪大川等人相善、時相唱和。

龔顯升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龔顯升,號買牛翁,雲林縣北港人,生於西元1898年,卒於西元1964年。龔顯升國學基礎厚實,日治時期曾受聘於斗南教授漢文。性好吟詠,入汾津吟社,和社友組成詩棋八仙侶,悠游於奕棋吟唱間。喜好遊歷,並在發展文學興趣之餘,藉以考察商機。曾赴高雄經營木材,亦曾在嘉義經營藥廠,頗善經營管理。早期除加入汾津吟社外,亦自創彬彬吟社,可惜規模較小、事跡湮沒不傳。

洪大川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洪大川,號龍波,雲林縣北港人,生於明治40年(1907),歿於民國73年(1984),年幼好學,師事前清秀才林維朝與新竹吳蔭培,國學基礎厚實,精研聲韻、詩作平穩,古文亦佳,並且善卜、精研中醫。19歲即於蕃薯厝設帳教授漢學,後因學生日增,日人殫而禁之。因堅持不學日文、不為日人做事,故早年頗為困窘。

廖文毅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廖文毅對西螺老一輩人是傳奇、光榮,但又有點晦澀的人物,而對於70年代後的人則是幾乎完全陌生,彷彿這個人沒有存在過。廖文毅是「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的大統領,在當時險峻而且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中,他以流亡政府大統領的身分,不但與幾個第三世界國家建交,還受馬來西亞聯邦總理拉曼之邀參加獨立大典,也曾受美國總統甘迺迪邀請至白宮訪問,不過因故未能成行。

林金生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林金生生於大正5年(1916),歿於民國90年,台灣嘉義縣新港鄉人,曾在日本攻讀學位,畢業於日本東帝國大學法學系,擔任過嘉義縣縣長、雲林縣縣長、交通部部長、內政部部長、考試院副院長等職位。是除謝東閔外,少數國民黨台籍菁英,亦是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的父親。 據林懷民的說法,林金生是位不常在家的父親,念茲在茲地總是為百姓做事。林懷民舉了兩個例子。

北港鄉勵吟社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鄉勵吟社創辦有兩處關鍵因素,第一是日本在台灣推行皇民化運動,禁漢學,習日語,當時 唯一例外是漢語詩的創作,因此此時期台灣詩社紛紛成立,以延續漢學傳統。第二跟求得軒 有關。鄉勵七子皆是求得軒李西端的門生,在李西端的鼓勵下,鄉勵吟社亦有延續漢學與口 湖文風的重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