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福興宮

詔安客地區八大社值年、著莊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崙背、二崙一帶最重要的神明祈福繞境活動,當地詔安客語稱為「著年」,流傳已有一百多年以上,但長期總以口耳相傳,沒有正式的文字記載,是兩鄉耆老深刻的生活記憶。這項祭典早期是以「鍾姓—八大社」分布的聚落,分別為湳底寮、八角亭、新莊、下番社、頂番社、頂街仔、下街仔、崩溝寮等八處詔安客家莊落,又稱之為「大新莊鍾姓六股八大社」。

莿桐番仔庄請頭香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民間習俗在農曆 12 月 24 日舉行清屯和送神儀式,許多廟宇在這一天開始正式關廟門,到了 隔年 1 月 4 日才開廟門迎神。關於送神的俗諺有「送神早,接神晚」或「送神多風,接神多 雨」。農曆 1 月 5 日,雲林西螺地區有所謂的請頭香儀式,即農曆 1 月 4 日接神之後,第一 個向西螺街三大廟宇福興宮、廣興宮及廣福宮請神繞境。

媽祖宗教文化展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媽祖宗教文化展係以介紹雲林縣各個媽祖廟裡的重要或特殊文物,以及由宗教衍生出來的工 藝,介紹工藝師及其作品。展覽的目的是希望民眾到廟裡參拜時,不要馬上離開,而是多留 意廟中精彩的文物以及精緻的工藝作品,讓對宗教的認知不僅是信仰,也是一種傳統的民間 藝術。

西螺福興宮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福興宮,在地居民一般稱為媽祖宮,主祀天上聖母,俗稱「太平媽」,是西螺、二崙、崙背及莿桐四鄉鎮的重要信仰,與廣興宮、廣福宮及伽藍爺廟並稱為西螺街四大廟宇。關於福興宮創建年代說法不一,從目前留存的文獻中有康熙56年(1717)僧人明海肇建說,乾隆35年(1770)遷宮立廟說,以及嘉慶5年(1800)舖民捐建等三種說法。

西螺文昌國小舊照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西螺文昌國小的源頭為台灣公立西螺公學校,創建於明治32年(1899)7月17日,自創校迄今已有120年歷史,是一所老學校,也是多數西螺人共同的母校與記憶。台灣公立西螺公學校在核准創建後,首在明治33年(1900)4月1日開始招收新生,不過當時並無校舍與教室,因此開學與上課地點都借用福興宮場地,可說是一開始就被媽祖庇佑的學校。

西螺福興宮南投陶香爐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西螺鎮福興宮所傳世收藏的太平媽南投陶香爐,已於民國104年9月15日公告登錄為雲林縣「一般古物」。此件文物香爐,為早期南投陶之作,造型古樸優美,深具歷史價值。其爐身有太平媽字樣,反應出西螺太平媽的信仰內涵。主要材質為陶、盤口、方唇折沿、束頸、器腹圓弧、器底三足、足形為錐狀,仿青銅器鬲式足。香爐器身內壁可見橫向水平線紋,可研判其器身應為拉坯成型,器身獅首形浮雕裝飾與底足部份,則為另外製作接合。

西螺福興宮水德配天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西螺福興宮曾於乾隆35年(1770)和嘉慶5年(1800)進行重修,同治年間,中部台灣爆發戴潮春事件,不久又發生地牛翻身,受到戰火波及和地震的侵毀,此時的福興宮已頹壞不堪。同治8年(1869),在地方仕紳五品職員廖輝煌、五品銜布政司理問廖振元等人的號召募捐下,福興宮再度進行整修工作,這次的重修花了將近五年的時間始告竣工,在廟內落有同治13年(1874)的重建碑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