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產業經濟

斗六製糖合資會社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斗六糖廠位於雲林縣斗六市溝壩里,鄰近斗六與古坑交接處,在明治41年(1908)由王雪農、吳克明及田邊貞吉等三人合資創辦,名稱為斗六製糖合資會社,壓榨能力每日300公噸。第二年由斗六製糖株式會社收買。大正3年(1914)與東洋製糖株式會社合併,昭和2年(1927)併入日糖興業株式會社,至戰爭之時,榨糖能力提升至850公噸。二戰後由台糖接收,改名斗六糖廠,民國63年擴建為日壓榨能力1600公噸。

北港糖廠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民國 60 年對台灣糖業可以說是一個既光榮又辛苦的年代。台灣在戰後物資短缺,但是在日本 統治時期所留下的製糖設備與技術,讓台灣在這段時間糖產量的出口屢達高峰,不但為台灣 賺入巨額外匯,同時也創造就業機會,安定社會發展。 不過在當時國際糖業已經逐漸復甦,台灣糖業面對國際市場更嚴厲的挑戰,但在另一方面台 灣亦邁向工業發展,勞動力需求大,在農村地區逐漸出現勞動力短缺的現象。

早期採收甘蔗畫面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荷蘭人的「巴達維亞城日記」1624 年 2 月記載「蕭壠產甘蔗」,這是明確記錄臺灣在當時已 經知道種植及利用甘蔗。而在荷蘭統治時期,荷蘭東印度公司招募漢人來到臺灣耕種,並且 鼓勵漢人種蔗製糖,根據楊彥麒「台灣百年糖紀」的考證,1638 年時來臺的漢人已有 1 萬多 人,當時臺灣所生產的糖約有 90 萬斤。

雲林國際農業機械暨資材展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雲林國際農業機械暨資材展是台灣規模最大的農機展,參展廠商包含美國、東南亞國家,總 數已超過三百家國,成為全國最大農業機械年度盛事。雲林農機展起於 2005 年,已辦理 13 屆,近幾年會後產值都超過 30 億,且每年規模都在擴大。而越來越多廠商願意提供各式新型 專業農機、新研發農機、農業資材等展出,顯示農業機械在台灣仍是一個擴張市場。

雲林縣毛巾產業科技發展協會申請對自中國大陸產製進口毛巾產品課徵反傾銷稅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中國加入 WTO 以後紡織品大量湧入臺灣,面對中國低價產品,毛巾業者首先發難,由雲林縣 毛巾產業科技發展協會於 2005 年向經濟部聲請進口貿易救濟(即中國於入會議定書第 16 條 承諾各國得針對其產品實施之特別防衛),這是臺灣首次在 WTO 平臺與中國進行貿易仲裁, 而受到全民的關注。

斗六圖南株式會社宿舍群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圖南株式會社在農業和林業的擴展和重組,加速其企業體的擴張,除在臺南州斗六郡斗六街境內,即鄰近現今雲林溪一帶興建咖啡加工廠之外,亦在一旁興建職員宿舍。不過在國民政府來臺後,圖南咖啡工廠的部分設施及產業被早年的「農復會」和當時政府所設立的「經濟農場」接收並繼續擴大經營規模。

古坑永光菸草收納場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台灣從日治到國民政府來台對於煙草實施完全專賣制度,因此從選種、栽培、種植、收購、倉儲管理都有一套嚴謹的規定。根據古坑麻園文史工作者劉義岳的說法,當初公賣局會派人來抽檢,種植數量是一開始就確定的,田間如果多一株煙草都要拔掉,可見當時的規定相當嚴格。 台灣菸草納入了專賣制度是從明治38年(1905年)開始,為了控制菸草品質,日本也在各地設立葉菸(煙)草收納場,戰後公賣局則改名為買菸場或輔導站。

元進莊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元進莊,一個主宰台灣百分之七十家禽熟食市場的廠商,成功打進東南亞市場,從沒人知道 到現在於各大通路嶄露頭角,這是一家來自雲林元長鄉的食品加工廠商,也是雲林在地的隱 形冠軍。 元進莊名字是以元長鄉的元做為開頭,來自第一代創辦人吳進興的意思與堅持,表示不忘本。 這個台灣家禽熟食產業的龍頭原是個小農,一開始先是從事養殖,後發展小型肉類加工食品。

虎尾醬油工業統制株式會社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昭和 16 年(1941)日本進攻珍珠港,美國參戰,掀起太平洋戰爭,日本也因此全面開戰。由 於物資缺乏,日本總督府開始管制台灣的民生物資,醬油改為公賣,禁止民間產銷。在台南 州方面由虎尾、斗六、北港三郡所有醬油工廠合股成立一家「虎尾醬油工業統制株式會社」, 官股 49%,民股 51%,實施醬油的統一配銷,這是當時三郡唯一可以生產醬油和醬菜的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