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鄉勵吟社

曾人口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談起口湖的歷史掌故,不能不提到83歲的曾人口,老先生是金湖在地詩人,曾以67歲高齡主編《口湖鄉志》,民國67年由中國詩人之友社出版的《金湖春秋》則是探查和訪錄鄉中老輩的一手歷史記憶,影響十分深遠。

曾人口的漢學素養深厚,除了來自父親曾耳的家學淵源,早年曾受教於「鄉勵吟社」創辦人曾仁杰,又與「求得軒」私塾裡的多名摯友成立「興港書齋」研習漢文。

蔦松國小與邱水謨

條目撰寫者 匿名使用者

蔦松國小,水林鄉松中村蔦松路213號,面積達2.1262公頃,學區包括水林鄉松中村、松西村和松北村,為雲林百年國校。該校創立於大正8年(1919)4月1日,原為「北港公學校頂蔦松分校」,設立之初曾借用「三角埔庄民公塾堂」空間上課, 大正10年(1921)獨立為「蔦松公學校」並遷至現址。 昭和16年(1941),台灣總督府頒布「國民教育令」,改稱「蔦松國民學校」。

曾人杰詩作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道光 25 年(1845)農曆 6 月 7 日,「大雨連霄、颶風間作, 淹斃居民三千餘人」。是年颱 風引起海嘯,民間傳說聾龍興災,官方記載死亡人數為 3000 人,由於地處沿海、屍首甚多隨 波逐流、無可詳數,死亡人數可能逾倍。咸豐元年(1851)地方人士集資築草廟一間,祠名 「萬善同歸」,定例每年 6 月 7、8、9 三日誦經拜讖、超渡諸靈。

口湖詩藝的園丁 邱水謨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鄉勵吟社的創辦人之一邱水謨,本名邱謨,字雲雄,號水謨,在外常自稱是邱水謨,因此文獻或詩作多以邱水謨記載之。據說他天資聰穎,過目不忘,雖然家中以農漁為生,但在8歲那年拜林芳氏為師,已經能讀三字經與論語,9歲進求得軒,開始學習四書,到15歲已經遍讀諸子百家,並開始學習詩作。

黃篆與黃爾璇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黃篆,鄉勵吟社的創辦人之一,又有鄉勵七子之稱,生於1901年,9歲進入蔦松私塾,拜李冠三及李盾為師,後又到求德軒師事李西端。黃篆國學深厚,但青年適逢清末日治,無法如董拱求得功名,因此只能四處授課,講學四方。國民政府來台後受北港農工聘為國文老師。53歲參選水林鄉第二屆鄉長,並連任。

李西端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李西端是口湖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生於清末日初年間,在大正3年(1914)創辦「求得軒書齋」,延請大儒董拱坐館,李萬居當時亦受教於此。李西端一生耕讀,但對於口湖基礎教育的投入卻不遺餘力。當時日人推動皇民化,禁止台灣人習漢文,但李西端不為所懼,持續推動漢學,求得軒育人無數,據說在此學習過的仕子超過三千人。 此外口湖知名的詩社鄉勵吟社亦與李西端有關。

張清輝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張清輝,本名啟,字清輝,一字志成,雲林縣水林鄉人。生於大正9年(1920),歿於民國79年(1990)。張清輝幼從口湖宿儒李西端、水林鄉黃篆兩夫子同遊,研讀國學,頗有心得。18歲即入鄉勵吟社,25歲入民聲吟社,亦加入石社等,30歲曾自組潮聲吟社,後又入麗澤吟社。日治時期曾於私塾講授漢文,戰後則於水林鄉公所任職,後再調任嘉義市政府,直到民國73年退休。

黃篆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黃篆,字瘦峰,又字天篆,以字行。生於明治34年(1901),歿於民國63年(1973)。黃篆自幼即入北港宿儒李西端帳下習漢文,精熟詩文。待其藝成,便在尖山、蕃薯厝等地教授漢文,於日治時期為保存漢學而努力不輟。昭和8年(1933)元旦時,和曾人杰、邱水謨等人共組鄉勵吟社,為鄉勵七子之一。不過他在創立鄉勵吟社前,曾加入過麗澤吟社,並與岱江吟社林友笛、汾津吟社洪大川等人相善、時相唱和。

曾人杰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曾人杰,名金庇、字仁杰,又字人傑、師魯等,號金湖逸民,生於明治40年(1907),歿於民國49年(1960),不但是文壇一大損失,地方上更是痛失一位英才。曾人杰年少即穎悟,投口湖鄉宿儒李西端帳下習詩文。因當時值日治時期,拒不受日式教育,學成之後於大林設帳教授漢文。昭和8年(1933)元旦,與黃篆等人創設鄉勵吟社,又有鄉勵七子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