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

土庫虎尾糖鐵發展

條目撰寫者 陳建安
日治初期,明治28年(1895)10月7日,土庫市街曾因抵禦日軍而發生嚴重火災,3年後再遭水災侵襲。原先大坵田堡區域的發展核心土庫市街,因為日後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臺灣工場擇址於五間厝,也就是今日虎尾鎮,造成原大坵田堡政經中心自土庫庄轉移至後來的虎尾街。日糖在日本本土原先就有精製糖工場,在臺灣所尋求的,僅為作為精製糖原料的粗砂糖供應地。

北港郵便局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本張照片是由已故虎尾電信局局長龔清河先生的家屬所提供,由說明可知,這是北港郵便局職員「陳氏金匙」女士的退職紀念合照,拍攝地點為北港郵便局門口,時間為昭和18年(1943)2月20日。根據「台灣日日新報」相關報導,北港郵便局原本位於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北港停車場(火車站)的前方,因廳舍狹隘,又離市區較遠,遂於大正13年(1924)由松本有助局長倡議新建北港郵便局。

元長鰲峰宮道入玄妙匾額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元長鰲峰宮俗稱帝君廟,是當地的信仰中心,創立於清咸豐3年(1853),供奉的主神為保生大帝大道公。保生大帝神像相傳為清朝雍正、乾隆年間,李姓先民自福建泉州移民至台灣,過程中雖驚濤駭浪,但仍安然抵達,之後又覓得元長這片平原做為安身立命之所,感念此為保生大帝所庇祐,因而提議建廟。

雲林文獻 第五十七輯

條目撰寫者 鍾芷羚
「雲林文獻 第五十七輯」係由林源泉策畫,陳益源主編,雲林縣政府發行。「雲林文獻」收錄雲林縣的文化資產、史地沿革、民俗信仰、產業發展、文學意識、傳統藝術等各種地方史料,提供撰寫鄉土教材,並逐漸形塑出縣民的「雲林意識」。本期內容分成三部分,一為研究論文,二為文資概況,三為雲林文史研究。

虎尾鐵支路腳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隨著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虎尾製糖所製糖工廠產能的增加,也吸引各地的勞動力和商人至此,尤其是製糖工場貨物課與貨運貯存的倉庫更吸引許多搬運苦力勞工於鐵路沿線居住。這些從各地遷入的移民,多數從事工作位階較低的勞力工作。

虎尾糖廠同心公園,莊敬自強紀念碑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虎尾糖廠同心公園內此面紀念碑,許多初來乍到的人們倘若沒有導覽解說人員,多少不禁會疑惑,怎麼製糖也要處變不驚,莊敬自強呢?究其歷史背景,公園內此面紀念碑,主要因為民國60年(1971)臺灣正值內憂外患,中華民國政府被逼退出聯合國,當時全國人心惶惶不安。當時總統蔣介石,因此提出「莊敬自強,處變不驚」來呼籲全國軍民,希望全國上下能共體時艱。

虎尾糖廠同心公園四海同心噴水池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現今虎尾糖廠人們所俗稱的「同心公園」,最初在製糖工廠設立時,是由當時的大日本製糖會社規劃作為綠色隔離帶,並作為製糖工場職員平時休閒、休憩的綠地空間。戰後國府接收後,將虎尾糖廠的綠色隔離帶命名為「同心家園」,究其緣由則是因為接收後在此處施作「四海同心」噴水池的緣故。當時國民政府在國共內戰敗北,轉進來臺後,會在一些重要機關或公共空間透過一些意象來凝聚軍民。

虎尾鐵橋沒有花樑鋼架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鈴木藤三郎之所以會選擇在五間厝設立製糖工場,一方面是因為洪患所產生廣衾的土地取得容易,另一關鍵因素則是明治37年(1904)聯絡斗六、他里霧縱貫鐵路建設完成。此時,五間厝粗糖工場開始榨蔗熬糖,為了方便原料甘蔗的採收,以及砂糖糖包的運輸和貯存,於是各個製糖會社旗下的工廠都鋪設有自己的鐵路設施,並在各莊落設置驛站。

虎尾糖廠同心公園雙手萬能碑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虎尾糖廠公園內有一個大齒輪,下面以洗石子鑲嵌綠色大理石基座,刻著「雙手萬能」的紀念碑,是民國64年(1975)虎尾糖廠第二工場遭到拆遷的時候,所殘留下來的齒輪。虎尾製糖所五間厝工場的「第二工場」最初以製作粗糖(黑糖)為主,因為日治時期的糖業政策定位為「日本精糖,臺灣粗糖」,亦即將臺灣作為日本精糖業的原料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