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開山大帝廟

大埤舊莊開山大帝廟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遠在幾千年前的介之推為何在台灣成為被祭祀的神祇?臺灣早期移墾先民隨身攜帶香火或小神像,以祈求安然度過有「黑水溝」之稱的臺灣海峽。根據「臺南州祠廟名鑑」記載,舊庄結社之初,廣東人移住本地,時攜來開山大帝香火奉祀於家宅。當時瘴氣未除,民眾多染上流行疾病,於是祈求大帝施醫救世,罹患奇難絕症者,因為每求必應,依賴痊癒,庄民感於神靈顯赫,信徒日增,眾議建廟。

大埤舊莊開山大帝廟與新街三山國王廟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怡然村的舊庄聚落信仰,除了聚落中心「開山大帝廟」之外,此莊落同時也是褒忠鄉馬鳴山「鎮安宮」五年千歲的輪值莊落以及「太和街三山國王廟」的信仰圈。因此舊庄聚落的人們可相當忙碌。每當俗稱「五年到」的時候,此一聚落便會一同前往馬鳴山恭迎五年千歲。而每當聚落有重要喜慶,像是新居落成,或是結婚喜事,年末的「謝平安」,也會前往太和街三山國王廟恭迎「老三王」神尊前來坐鎮,以利於相關祭典儀式的進行。

大埤舊莊開山大帝廟清代石香爐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位在雲林縣大埤鄉怡然村舊莊聚落內的「開山大帝廟」,終於有人將長期遭到棄置廟後,道光年間「開山大帝祀典」碑重新整理,樹立於廟埕空地旁,並興建碑亭。本件碑記風化剝蝕嚴重,碑文漫漶,難以辨讀。不過依稀能從碑文中判斷該碑主要敘述開山宮購置田園,收租作為祀典油香之用。碑文末行提及道光24年11月購置田園之事,可見這塊石碑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

大埤舊庄開山大帝廟二大帝神像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開山大帝僅是香火袋?據地方耆老口述,相傳一位來自廣東省海豐縣的張姓人士攜帶神祇香火渡臺,途經舊莊聚落時,見到一群附近在當今怡然村境內舊庄和後壁店一帶放牛吃草的兒童。這群放牛的小孩,平時看大人們拜神的模樣,有一日便隨手用泥土捏出一尊神像當作遊戲來拜,之後每日利用牽牛吃草時,早晚敬拜奉茶。

大埤怡然村舊莊開山大帝廟祀典碑記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舊庄開山大帝現存最久遠的文物是一塊以砂岩刻製的石碑,上面額刻「開山大帝祀典」6個大字。石碑過去2、30年來一直遭到棄置於開山大帝廟後方,詢問周遭居民耆老是何緣故,眾人卻閃爍其詞。由於「開山大帝祀典」碑因長年遭到棄置,導致嚴重風化,漫滅的碑文僅剩幾個不多能辨識的字樣。還好早年有拓碑,內文記載清朝嘉慶年間,購買香火田寄付予「開山大帝—介之推」,作為「大伯爺公」神祇、廟宇以及祭典所需之香火田碑記。

舊莊開山大帝廟忠不言祿匾額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日治時期由相良吉哉所纂輯的「臺南州祠廟名鑑」中對「斗六郡」和「虎尾郡」的文獻載錄,以及戰後由仇德哉所編纂出版的「臺灣廟神傳」的考證,清楚記載當時大埤庄境內的「開山大帝廟」以及崙背庄的「開山聖侯」兩座廟都是祭祀介之推。「介之推」,或又可名之為「介子推」,是中國歷史上東周春秋時期晉國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