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兒童與韋恩颱風賑災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這張照片攝於民國75年9月2日,地點在口湖蚶子寮村,小孩子們面對鏡頭笑的很開心,拍的時候嘴巴裡還塞著麵包,不知道的人會以為溫馨的農村影像。不過很可惜不是,這張照片是在韋恩颱風過境後的10天拍的,當時各地災情還很嚴重,斷水、斷電、斷糧,民生物資由政府運送,而這些小朋友們手上拿的正是那些賑災的物資。

中沙大橋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中沙大橋曾為台灣最長的橋樑,跨越濁水溪,全長2345公尺,連結彰化、雲林兩地,而濁水溪一直是南北交通連結最大的天然障礙,因此該橋也是中山高速公路興建施工最為艱難的一段。中沙大橋段在1976年4月開工,並與高速公路同時完工(1978年10月31日),而高速公路啟用典禮亦在此辦理舉行。 中沙大橋原訂名為濁水溪橋,改名有其原因。

林內林中村敬拜河神信仰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此面石碑立於民國85年,年限並不長久,但是故事卻是遙指民國40年的一件事,並且從那時起,林內鄉林中村開始有祭祀河神的事蹟。根據石碑的記載,民國40年5月15日林內鄉村民周枝友到竹山進行買賣,回程見到溪水暴漲,趕緊衝回林內鄉通知鄉公所以及帶著村民撤到林內國小避難。當時濁水溪的護岸堤防逐受洪水侵襲,事態危急,遂有村民提議大家齊心誠意下跪向河神祈求退治洪水。

北港義民廟皇恩寵賜旌義眾魂同歸碑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北港鎮上的義民廟最初乃是由笨港天后宮僧侶收埋林爽文事件所戰死之鄉勇義軍的骨骸,亂平之後,清朝廷為感念這些協助守衛家園,參與平亂而戰死之鄉勇,遂頒贈「旌義」匾一面,北港仕紳則將犧牲鄉勇屍骨合葬,建立旌義亭,並訂義民團罹難之日為其祭辰以資奉祀。

北港朝天宮僧侶從愿惟公墓碑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傳說北港朝天宮創建於康熙33年(1694),開山祖師為臨濟宗樹壁和尚。自雍正8年(1730)樹壁和尚收篤齋能澤為徒弟開始,朝天宮僧侶都是以師徒的方式傳衍,至今朝天宮仍保存相當完整的歷代住持牌位和僧侶合祀牌位,可以讓後世追思懷念,並成為了解朝天宮歷史沿革和僧人譜系的寶貴史料。

虎尾糖廠引種南非參壹零蔗種紀念碑

條目撰寫者 沈沐蒼
虎尾糖廠同心公園有座一尊黝黑的蔗農拿著甘蔗的雕像,該座雕像及其紀念碑正式名稱為「引種南非參壹零蔗種紀念碑」,這座紀念碑是在民國43年(1954)由當時中華農學會邀請雕塑家李祖德先生設計,隨後豎立在同心公園中。虎尾糖廠在建廠後曾歷經兩次重大營運危機,第一次是發生在一次大戰結束後,遭受到世界經濟大恐慌的影響。第二次則是國民政府來臺沒多久之後,製糖用的甘蔗品種老舊,導致製糖量大為縮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