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家文化記憶庫

廣納雲林多元文化詞條,重建文化自信

已有 3049 筆數位資料

雲林溪

斗六雲林埤圳水門

條目撰寫者 李漢鵬

「雲林埤圳水門」位於斗六雲林溪畔,鄰近圖南株式會社日式宿舍群。根據落款,這座水門是在1917年(大正6年)8月竣工。

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中保存了一件1918年(大正7年)〈認定外埤圳雲林埤竣功報告〉,由內容可知,雲林埤係為民間私營的「認定外埤圳」,水源取自雲林溪,灌溉斗六保長廍、下保長廍、下厝仔、後庄仔等地約70多甲的農田。

封蓋前的雲林溪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聽到雲林溪要封蓋,許多斗六市民都跑來看,橋上一堆人看著河床的工程車,老市民說,從他有印象開始,雲林溪就有一股味道,到了夏天更是難聞。另外則有人說,古早人會在這條溪抓蝦、洗衣服和玩水,但都是聽說,沒見過。

雲林溪掀蓋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這是2019年雲林溪掀蓋後的一景,可以看到這一段雲林溪的工程已經快接近完工,兩旁修築了行人步道,可以沿溪散步,不過堤防仍然是相當高,所以親水性還是很不容易。台灣許多城市都市依著河流而發展起來,但是城市發展到一個程度之後,人們卻迫不及待想要在河流上加蓋,使得河流就在身邊,卻又如此的遙遠。

雲林溪加蓋工程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不是學工程的人員光看這一幕,應該沒辦法弄清楚這是雲林溪加蓋還是掀蓋工程,只是照片上有雲林橋3個字,所以可以很確定跟雲林溪有關。斗六人說,雲林溪會加蓋有兩個原因,第一個眼不見為淨,蓋起來就看不到雲林溪的髒污。第二個斗六市區車太多,停車場太少。

雲林溪的記憶

條目撰寫者 許逢麟

民國105年12月30日,也是跨年前夕,雲林縣政府李進勇啟動雲林溪掀蓋工程,要把民國80年廖泉裕縣長蓋在雲林溪上的水泥敲掉,讓雲林溪重見天日。不過照片中卻不是掀蓋工程的場景,而是雲林溪尚未被蓋上之前,縣長許文志一行人巡視雲林溪的留影。

雲林溪的源頭秘境

條目撰寫者 施朝祥

現今長安路旁的小圳被認為是現今雲林溪的源頭,附近還有大量屬於雲林溪的河川地。民國102年東和國小校長林秉武發現這片「雲林溪源頭祕境」,為了讓學童更認識家鄉及雲林溪演變歷史,東和國小已連續3年辦理「雲林溪路跑健行活動」,全校路跑活動將融入教學,結合環境、生態及歷史人文進行行前教育,進而省思與溪爭地後果以及愛護環境的重要性。

斗六海豐崙溪

條目撰寫者 施朝祥

約在90年前,尖山坑溪在今荷北橋附近往東偏了一點點,不再流向溪邊厝庄,拋棄了正宮雲林溪,和番仔溪好上了,而且還修成正果,得了個新身份海豐崙溪。這次的改道沒有引起很大的騷動,顯然尖山坑溪和番仔溪早就在一起了,只是人們對這種偷偷摸摸的野合沒有太大的興趣,沒有注意到水量不斷減少。

東和番仔溪

條目撰寫者 施朝祥

在現今東和村往下新庄村的路上有座東和橋,當地人把流過這座橋的溪稱為番仔溪,怎麼會叫做番仔溪呢?當地居民也不確定為什麼,有人猜測認為這溪是往番仔田或是番社的方向流去。

溪邊厝的野溪

條目撰寫者 施朝祥

溪邊厝人把天浩宮附近都稱為溪頭,不知道多久以前,溪水從這邊沿著文化路一直流到東和國中,那時河東岸有著一排的房子,而被稱為溪邊厝,而現今的宮前路、廣濟路一帶則都屬於河道。一天,又不知是多少年前的那天,溪水改道了,這次還是從溪頭這邊往南移一點,沿著現今東和村的西南邊緣流向長安路的土地公廟後方注入雲林溪,這地方被當地人稱為溪尾。